東北網8月21日訊(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字斟句酌,描寫了1956年王震將軍親自在雁窩島插棍選址建設黑龍江農墾八五三農場,拉開十萬復轉官兵開發建設北大荒的序幕,英雄的拓荒者『以天做被、以地當床』,誓把荒原變良田的可歌可泣的雄壯場景。因此說『一日雁窩島,千年北大荒』,這裡是北大荒精神的發祥地,是北大荒文化的發源地,是北大荒紅色旅游的朝聖地,是北大荒生態文明的傳承地,更是一顆耀眼的北大荒明珠。

雁窩島。
為充分挖掘和展示農墾八五三農場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更好地推介雁窩島濕地旅游,擴大八五三農場知名度,吸引招徠更多的游客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和商務考察,由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黑龍江東北網絡臺聯合主辦的『百家媒體@文藝名家走進雁窩島』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將於8月24日至26日在美麗富饒的八五三農場(雁窩島)啟動。
據悉,本次活動將持續三天,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書畫名家、網絡大咖將圍繞雁窩島的生態、旅游、文化、農業、工業、科學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發展,以濕地生態旅游為切入點,深入宣傳報道八五三農場深化『旅游+』戰略,推動旅游產業更好地發展。

雁窩島濕地。
近年來,八五三農場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把旅游發展作為農場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通過深入實施『全景式規劃、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努力將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2016年,共接待游客10萬餘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0萬元,農場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最美生態旅游度假景區』、『十大最美濕地』、 『全國人文生態旅游基地』等多項榮譽。農場更是將北大荒紅色文化深度融合到旅游產業發展之中,重點打造了『五個主題形象』:一是『將軍足跡』,以將軍山公園、清河公園、清河廣場、王震路為參觀地,沿著王震將軍當年踏查建場走過的路線,讓人們感受北大荒精神發祥地創業歷史的厚重;二是『文化搖籃』,以雁窩島版畫院、北大荒雁窩島小紅花藝校為參觀地,讓參觀者了解北大荒文化源自於雁窩島艱苦卓絕的開發、建設,增加北大荒文化的社會影響力;三是『發展先鋒』,以農場小城鎮、『黎明新村』、現代農機裝備園、雁窩島酒莊、水稻浸種育秧基地和水稻種植科技園區為參觀地,展示農場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與發展的豐碩果實,讓參觀者感受到北大荒跨越發展的震撼力;四是『大荒脊梁』,以雁窩島烈士陵園、濱橋烈士陵園、雁窩島潛水掛鉤紀念地、『七一橋』建設紀念地為參觀地,讓參觀者在緬懷墾荒先烈的同時,感受北大荒人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五是『聖潔濕地』,以雁窩島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展覽館和雁窩島AAAA景區、將軍山森林公園等為游覽地,讓游人在游覽濕地的同時,感受北大荒人對自然環境的良好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生態旅游產品的超然享受。

雁窩島濕地風光。
2016年,八五三農場投入大規模旅游項目建設資金,高標准完成了雁窩島濕地博物館土建工程、景區棧道、小型飛行器停放場等重點旅游項目8項,引進22米雙層畫舫船、竹筏船、腳踏船17艘,增設往返碼頭與大雁湖間電瓶車8臺。新建成濕地暸望臺、1700米浮筒棧道、500平方米浮筒垂釣區、景區商業一條街等項目。積極開發鴻雁傳書、環保自駕游等旅游項目,馴養大雁200只,增強了景區吸引力。通過以『景點一體化、全域景區化』,大力開展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改善重點道路、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務設施,推進了農場板塊旅游品牌和景區點線旅游品牌的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