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訊(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著名作家賈宏圖說:『神奇雁窩島,北大荒的象征。』在北大荒的發展史上,農墾八五三農場的雁窩島稱得上是北大荒文化藝術的搖藍。雁窩島的靈秀之氣點染了北大荒藝術之花的馥郁芳香,其包含了紅色文化的記憶,軍旅文化的傳統,知青文化的潮流,移民文化的底蘊,企業文化的特性……包羅萬象且博采眾長的雁窩島文化是北大荒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雁窩島古城址。
為充分展現挖掘八五三農場歷史文化資源,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雁窩島文化以及北大荒文化,保護開發自然資源,增強推動農場發展的軟實力,由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黑龍江東北網絡臺聯合主辦的『百家媒體@文藝名家走進雁窩島』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將於8月24日——26日在美麗富饒的八五三農場(雁窩島)啟動。三天時間裡,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書畫名家、網絡大咖將一同探尋雁窩島文化,領略北大荒歷史。
從雁窩島古城遺址出土的石鑿,陶罐,商周時期陶片,嘎拉哈、骨魚漂、骨節扣、骨匕首等實物,可以證明雁窩島歷史的久遠。從拖拉機手徐維新1957年再次『闖關東』,帶領12人先遣隊進雁窩島建點,把北大荒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特質濃縮定格。這些,轉化為北大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體現北大荒時代精神和核心價值的先進文化動力。

老膠片。
近年來,八五三農場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突出了『將軍足跡』、『藝術搖籃』、『發展先鋒』、『大荒脊梁』、『聖潔濕地』五大雁窩島文化主題。以八五三創業歷史為背景,撰寫了共853個字符的《雁鄉銘志賦》雕刻於將軍山紀念牆上,傳承子孫,教育後人。將以其為藍本用音舞詩畫的形式和科技手段組織大型文藝演出,以達到深入細致,潛移默化,聲像並茂的效果。
雁窩島文化氣息濃郁、人傑地靈。1959年起,八五三農場以晁楣為代表的版畫家們創作大量反映北大荒生活的作品,陸續參加了全國、全軍美展。全國各地專業畫家陸續來到這裡,他們記錄著戰天斗地的生活,描繪著征戰荒原的真實感受。1960年,八五三農場多幅作品參加了第二屆全軍美術作品展,並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北大荒美術作品展。

拓荒者。
潛水掛鉤紀念地、雁窩島烈士陵園、雁窩島小紅花藝校、中國版畫之鄉、雁窩島古城遺址、雁窩島濕地景區及『北大荒文化之鄉』等7處北大荒文化地理標志一一將當年這片黑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
八五三農場緊緊抓住了『雁窩島』這個引以自豪的人文名片,在雁窩島特有的生態、人文資源上活化旅游大文章,積極依托毗鄰珍寶島、虎頭要塞、王震紀念館等地理優勢,以此達到商貿促旅游、旅游促商貿的目的,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八五三農場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把金鑰匙,也是大發展、快發展、好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