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近五年來,牡丹江市累計改造棚戶區31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5.2萬戶,改造農村泥草(危)房6.5萬戶,65萬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棚戶區改造不僅讓牡丹江城市靚起來,還有力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為重點工程項目、園區規劃等預留出了足夠的建設用地。牡丹江被評為2015年『全國最美麗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盛夏時節,走在牡丹江市的大街小巷,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整潔一新的小區令人賞心悅目。在棚戶區改造小區——曙光新城小區、百萬平方米安置房小區、鳳凰城A組團(黃花棚戶區改造)小區裡,居民們告別了過去低矮潮濕破爛不堪的環境,開心快樂地享受著舒適幸福的新生活。
創新模式經驗全省推廣
近日,在牡丹江市黃花棚戶區改造項目鳳凰城A組團小區內,不時響起陣陣鞭炮聲,回遷的居民互相分享著喜悅的心情。
由於歷史原因,牡丹江市中心城區5000平方米以上的棚戶區共有108片,總佔地面積721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異常艱巨。
牡丹江市將棚戶區改造作為『頭號民生工程』,連續5年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利民實事,市人大兩次分別將《加快市區橋北危房棚戶區改造》、《關於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妥善安置動遷居民回遷的議案》確定為『一號議案』。並逐步化解棚改中遇到的資金、拆遷等眾多難題。棚改中逐漸歸納總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捆綁式開發、棚戶區改造與廉租房建設相結合、立項轉讓、市局共建等七種保障性住房建設模式。形成了『領導重視、部門主抓、各方配合、合力攻堅』的良好工作機制。
為解決資金問題,承擔主要棚改任務的城投集團通過銀企合作、發行債券、融資租賃、股權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截至2016年12月末,公司新增金融機構貸款授信額度累計163.87億元,其中資金到位107.66億元,有力地推進了棚改。
讓利於民讓百姓安心
地處城鄉結合部的鐵路三角線棚改項目是牡丹江市情況復雜、難度較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這裡的居民宮福義在短時間內順利搬遷,他說:『政府為我們考慮挺周全,為大家伙兒量身定做了很多優惠政策,我們都願意早點搬走。』由於政策優惠,同宮福義一樣,這裡的1815戶居民都在短時間內順利搬遷。
牡丹江棚戶區改造通過各項惠民利民政策,堅持問需於民,密切聯系群眾,去贏得群眾的積極響應,讓棚戶區居民安心快速遷出去,開心准時搬回來,真正做到實施一片棚改、改善一方環境、興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為了讓百姓能夠『搬得出、回得來』,該市出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舉措。對關系群眾利益的問題,廣泛征詢群眾建議,在安置方案選擇、戶型統計、房源設計等方面,充分體現群眾需求。根據群眾意見,將棚戶區改造回遷期限大幅度縮短,讓百姓提前住上新居,減少拆遷帶來的生活負擔。在征收中,執行『拆一還一』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無照房按2:1比例返還面積,對無照房獨立安置的由征收部門牽頭,相關單位聯合予以認定;異地安置對於選擇高層樓房的被征收人,就近上靠標准戶型後並享受其他組合優惠政策。在認定房源順序上,采用兩輪電腦搖號方式搖取,有關部門和群眾代表全程監督,確保住房分配公正公平。回遷安置房整體規劃設計上高標准、嚴要求,具體戶型則通過三次征求居民意見,量身定做,按需設計房源,減少或避免回遷時供求矛盾,有效化解被征收人回遷時因樓房結構和面積的矛盾糾紛,也促進了和諧順利拆遷。
暖心服務困難群眾得實惠
『樓高了、環境改善了、商機也來了,我正張羅著幫孩子在小區裡開個乾洗店,省得一家人都出去打工了。』搬進鳳凰城A組團的張大爺這幾天正在聯系門市房,喜遷新居的他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牡丹江市在棚戶區改造中堅持暖心服務、人文關懷,最大程度地滿足困難群眾的利益訴求。棚戶區域內居住的家庭大部分是城市低保人員和『4050』下崗失業人員,為妥善解決他們生活成本增加問題,在安置小區設置環境衛生、安全保衛、物業管理等公益性崗位進一步增加就業機會;對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視力和下肢殘疾人員優先安置在低樓層;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安置小區內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目的,營造更加和諧文明的社區人文環境。
百萬平方米安置房項目是市委市政府為繼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本著與棚戶區改造、土地收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項目建設和城鄉統籌相結合的原則推進的包括銀龍灣、東湖麗景、西城綠都等十個小區,自2012年8月起相繼開工,六個項目已辦理回遷入住手續。由於提供了暖心的服務,回遷居民中的困難群眾生活幸福舒心。
今年,牡丹江市區計劃完成鐵嶺鎮棚改項目、環堤路改造項目等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8465戶,回遷安置6000戶。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征收、開工5125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