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青山綠水,浪遏飛舟。暢游在雁窩島濕地你就會有此般感受。這裡有山,就有了高度和深度;這裡有水,就有了神話與傳說,有了歷史和未來。24日,由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黑龍江東北網絡臺聯合主辦的『百家媒體@文藝名家走進雁窩島』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將踏上這片熱土,感受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的雁窩島。

八五三農場萬畝良田。張傳文攝
濕地有著『地球之腎』的美譽,而雁窩島則是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和原始性的沼澤性濕地。核心區面積119.2平方公裡,容納了從低等到高等植物500餘種,獸科25種,鳥類18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大天鵝、白額雁等。魚類共25種。2002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被列入世界著名濕地名錄,2010年被評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2012年獲得『全國十大親水美景』稱號。2013年雁窩島旅游景區晉昇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美麗的雁窩島給八五三農場披上了綠色的盛裝,八五三農場更是將綠色植入了腦海——在發展中信守『綠色思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生態文明建設作用,讓生態文明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發展永無止境。走綠色發展之路,致力生態文明建設,八五三又有了新目標——打造生態天堂、品牌領先、文化繁榮、宜居幸福的生態區』,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三分公司總經理任世軍如是說。

八五三農場新型住宅小區。
為此,八五三推行推進發展『三化』模式,即一是把生態文明理念發展到現代化農業中,八五三把雁窩島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理念和成果,拓展延伸到農業生產的全基礎、全品種、全過程,綜合土地、水源、植被等全要素,對境內耕地進行保護性耕作,建設綠色生態農業、智能設施農業、美學農業。二是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中,近年來,八五三在城鎮化建設中,按照城鎮功能,合理布局,將城鎮建設為現代農業服務中心、產業發展中心、區域、商貿服務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社會管理中心、養生度假中心,生態休閑中心,以『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為核心,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科學規劃,准確定位,加快建設生態環境與城鎮建設有機整合的綠色模式。借助百年古樹和自然生態林,建設花園式城鎮。三是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產業化,把雁窩島生態特色賦予雁窩島農產品,打造一個與『雁窩島』齊名的稻米產業,打造一道與『雁窩島』齊名的名菜『雁鵝』,從堅持生產過程生態化、產品個性化、市場差異化入手,促進『雁窩島酒』、『雁窩島林產品』、『雁窩島醬醋』等品牌增值,以『面向農業產業、面向中小企業、面向農場經濟發展』的市場定位,扶持具有地域特點的白酒、醋、醬油等釀造企業,為他們提供優質、高效、貼心的服務。加強產業組織化建設,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體系建設。

雁窩島風光。
八五三圍繞『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突出新鮮性、知識性、信息量和體驗性,打造興趣滯留點。以『一日雁窩島,千年北大荒』為主線,精心設計了『將軍足跡、文化搖籃、發展先鋒、大荒脊梁、聖潔濕地』五條精品文化旅游線路。打造了雁窩島濕地、將軍山公園、雁窩島酒莊三大旅游景區。深度開發具有雁窩島特色的版畫、農副產品、工藝品等10大系列文化旅游產品和雁窩島生態養生游、農業體驗游、紅色文化游等旅游項目,使『雁窩島』成為墾區著名、國內知名的金字品牌。四年來,共吸引國內外游客43萬人,實現旅游總收入1.6億元,北大荒雁窩島旅游度假區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景區,將軍山公園和雁窩島酒莊被評定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