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龍江"旦角大戲"緣何獨樹一幟
2017-08-23 10:53: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鼎瀧 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3日訊 在近期於南京舉辦的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由黑龍江省京劇院創排的大型古裝劇目《奇女無容》驚艷亮相,全戲突出了京劇中獨特的文戲武唱、武戲文唱的藝術魅力,大膽創編了民女無容『單騎戰車陣』的場面,集『唱、念、做、打、舞』於一身,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被專家評委們贊為京劇節上的一朵奇葩。

  觀眾喜愛這臺龍江京劇大戲,除了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富於喜劇化的表演形式,還有劇中充分展示的我省青年京劇演員們的專業面貌和精湛技藝。對此,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原主任裴福林評價說,《奇女無容》的演出陣容如此強大,完全出乎意料,無論主演還是龍套,都非常棒!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專家評委們一致稱贊,黑龍江省京劇院隊伍建設後勁十足,堪稱來自祖國邊陲的一匹『黑馬』。

  人纔培養,一直是國粹京劇非常重視的課題,在旦角行當裡,一些文武兼備的大戲,如關派大戲,不僅需要老一輩藝術家手把手傳幫帶,更需要年輕演員們長期的堅持與磨練。近年來,能文能武的青衣、刀馬旦等行當,在人纔培養和傳承方面持續『告急』。可喜的是,我省京劇院不僅有老一輩藝術家邢美珠等作為基石,將『關派藝術』在黑龍江發揚光大,更有文武兼工的年輕一代骨乾演員,在全國打出了知名度,由她們主演的『旦角大戲』,由於文武俱佳,基本功全面紮實,而在全國獨樹一幟。

  輸送人纔 挖掘關派藝術歷史積淀和傳承優勢

  2016年7月14日,由黑龍江省京劇院申報獲批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京劇關派藝術人纔培訓班正式開班授課,在為期60天的學習過程中,培訓班聘請了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中國京劇研究所副所長張關正、關肅霜先生親傳弟子邢美珠等2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和表演藝術家,擔任專業課和理論課授課教師,共有來自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等國內各大院團、院校的近30名學員,通過考核進入培訓班。經過邢美珠、賈喜麟、范英等專業課授課教師的言傳身教,學員們掌握了《鐵弓緣》、《戰洪州》、《盜庫銀》等多部經典名劇的表演要領,並將這些劇目呈現在2016年11月末舉辦的3場結業匯報演出中,受到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組及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專家們認為,本次『培訓班』是關派藝術傳承發展領域裡的一項重大突破,對發揚關派表演風格、將關派藝術傳承開來、延續下去具有深遠意義。

  省京劇院院長於峰介紹說,關派京劇藝術發源於雲南,近年來在龍江黑土地上得到發展並不斷壯大,在我省,以關肅霜先生弟子、有『小關肅霜』之稱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邢美珠為領軍人的關派藝術人纔梯隊,已頗具規模,先後有張歡、陳驥等省內青年演員拜邢美珠為師,成為關派傳人。黑龍江省京劇院作為國家重點京劇院團,演出的《鐵弓緣》、《戰洪州》等經典劇目,多次受到國內京劇界權威專家的稱贊,認為黑龍江省京劇院扛起了傳承發展關派藝術的大旗。這也是我們超越了同樣申報該資助項目的兄弟院團,一舉獲得辦班資格的原因。

  培育『尖子』 展演傳幫帶共種『一棵菜』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全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2015年,省京劇院青年演員馬佳喜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也是省京劇院繼邢美珠獲第九屆梅花獎以來的第二朵梅花。據介紹,參加這屆梅花獎評獎的有來自全國22個劇種的100多位演員,馬佳在32位獲獎選手中排名第六,在入選的7名京劇演員中排名第二。她取得的榮譽是省京劇院人纔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

  於峰說,黑龍江省京劇院地處邊陲,想要推出叫響全國的名角兒十分不易。近年來,我們非常重視京劇藝術人纔的培養,像馬佳這樣有潛質、有敬業精神的演員,劇院都會專門制定適合其發展的培養計劃,為演員們的藝術發展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

  早在2014年,在省文化廳人纔培養政策的支持下,省京劇院就采取了機制性、規模化的人纔培養方式,送出8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國戲曲學院中青年專業人纔戲曲表演、道具設計、服裝設計培訓班和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編導培訓班學習。

  2015年,省京劇院又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人纔培養工作方案,將『送出去、請進來』的培養模式進一步具象化,送主要演員跟京、津、滬及中國戲曲學院等院校的京劇名家名師面對面學習真傳,再邀請名家名師來劇院給全劇組人員說戲傳授技藝。做到拔高培養與全面提昇相統一,收效顯著。

  與此同時,省京劇院非常重視原創劇目生產,將人纔培養、業務考核直接與演出結合起來,先後創作、復排了《紅松林》《杜鵑山》《奇女無容》等大戲,在接連不斷的演出中培養骨乾人纔。《奇女無容》一部戲就匯集了省京劇院多位優秀青年演員,當家青衣馬佳飾演無容,國家一級演員趙小兵飾演趙王,優秀馬派老生王雨辰、白玉蘭獎獲得者黃麗珠、裘派花臉陶錫祥及高鎮海、朱文學等人都在劇中飾演重要角色。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為期7天的黑龍江省京劇院展演活動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受到京津兩地眾多京劇界權威專家的肯定和贊譽。來自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中國京劇研究所、中國戲曲學院、北京京劇院的多位學者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全程觀看了演出,並出席了座談,稱贊省京團隊的『一棵菜』精神,對展演給予了高度評價。

  建設梯隊 樹立北派京劇旗幟

  2016年,省京劇院人纔工程再創佳績,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聯合辦學,委托培養項目首批錄取了35名學員。於峰說,與國內知名戲曲院校合作,為省京定向培養人纔,這個項目我們走在全國前面,其他兄弟院團看到這個項目好,想要效法,卻因為我們合作在先,他們至少要等到幾年以後了。可以說,這個項目是在源頭處,給人纔培養工作准確定位,源源不斷輸送活水。

  下一步,省京將舉辦優秀青年演員演出季活動,在演出季中依次推出馬佳、黃麗珠、張歡、蔣蘭蘭、楊洋等多位青年新秀的專場演出月,讓演員在持續的演出中磨練技藝,接受考驗。與此同時,省京也非常注重提高演奏員的業務能力,不但派青年京胡演奏員王珊珊、張欣多次赴京學習現代京劇演奏技巧和流派京劇伴奏技巧,還擴大人纔培養范圍,支持優秀青年演奏員滕希娟拜北京京劇院著名琴師王福隆為師,作為其開門弟子系統深入地研習京胡演奏技巧。

  經過幾年的人纔建設,省京劇院現有馬派、言派、王派、關派、荀派、張派、李派、裘派等各流派京劇藝術名家的多位拜師弟子,實現了老中青梯形人纔隊伍,形成了陣容整齊、文武兼備、行當齊全、流派紛呈的藝術人纔結構。

  在持續、多面、強效的人纔培養措施推動下,省京人纔隊伍建設成效突顯,青年演員馬佳受邀參加國家最高規格的2016新年戲曲晚會,作為壓軸節目演出;青年演員楊洋應邀參演央視五四青年節京劇演唱會;在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創辦20周年紀念活動中,曾畢業於青研班的馬佳、黃麗珠及在讀學員張歡,受邀參演並獲得好評。

  於峰說,劇院歷史上曾湧現出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知名藝術家。近年來,馬佳、黃麗珠、張歡、楊洋、蔣蘭蘭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通過不斷地歷練和成長,逐漸成熟起來。放眼未來,我們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聯合定向培養的京劇小花、小小花還將不斷地充實到省京的藝術花園中。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