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4日訊 采訪丁毅時,他正忙著裝裱將要參展文博會的畫作。以往參加文博會,丁毅都是作為攝影記者參會。而這次,他將作為『藝術家』在展會上展示自己心愛的文創作品,包括印有哈爾濱老建築的工藝品、明信片、書簽,以及自己最為喜愛的20多幅手繪畫作。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並癡迷於哈爾濱獨具特色的老建築,通過繪畫這種形式將美麗古朴的建築呈現出來,對我來說,是一件快樂又享受的事兒』,年逾五十的丁毅,因為有著一顆癡迷藝術的心而顯得青春洋溢,快樂滿滿。
丁毅從小就學習繪畫,筆名『小老丁』。他說,這是小時候媽媽對他的愛稱。因為親切有趣,而選擇作了筆名。他曾擔任過雜志社的美術設計,拍攝過雜志封面,後來成為報社的攝影記者。但是無論多忙,他從來沒有丟下過手中的畫筆。
時代變遷改變了城市的容顏。丁毅突然覺得自己身上似乎有一份使命——用畫筆留下那些穿梭於過去與現在的記憶,不只為自己,更為了這座城。
在丁毅眼中,哈爾濱的建築之美滿目皆是。丁毅出生後居住在一幢磚木結構的俄羅斯式老房子。高高的舉架、厚厚的牆磚、寬大的木質地板、前後寬闊的庭院,是他兒時記憶中最清晰的。而走出家門,滿眼的『綠色洋蔥頭』、斑駁的紅磚、馬蹄形的券窗、圓拱形門廊……那些神秘又浪漫美麗的教堂,更是他記憶深處難捨的眷戀。單說風格迥異的老教堂,丁毅就如數家珍,『那磚牆透著歷史的厚重,斑駁的拱門、尖拱的窗飽含歲月痕跡,是我的最愛。繪畫時我仿佛融入到這建築背後的故事中,難以自拔。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的呼蘭天主教堂,莊嚴肅穆,美得讓人窒息。還有淒美的伊維爾教堂,即使失去了一大四小五個「洋蔥頭兒」,仍難掩當年風采。走在城市街頭,不經意間就會碰見一幢美輪美奐的建築。』
丁毅手繪的『老道外』被譽為『老哈爾濱人記憶中的北三浮世繪』,曾火爆朋友圈。在丁毅的記憶中,哈爾濱道外區北三道街,雖然只有一二百米長,但道路兩側店鋪、攤床林立。砂鍋居、羊湯館、熟食鋪、燒餅店………這裡家家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兒,家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風味。他說,我一直很喜歡北三平民市井味道,總覺得小街上的場景就是一幅生活氣息濃郁的民俗畫。閑來無事我就會信手涂鴉幾幅北三的熱鬧景象,如今這些畫作只能留作一份美好的記憶了。
翻看丁毅的手繪作品,細膩而不失質感,溫暖而充滿情懷。他的筆法不是單純的鋼筆畫,而是將鋼筆畫與國畫的水墨寫意等巧妙融合,讓作品中更透射出點點詩意。他說,鋼筆畫比較適合畫建築,因為比較質感,但也容易畫得如同建築設計圖。所以他偶發靈感,將國畫的繪畫技法與鋼筆畫『混搭』,剛柔相濟,虛實結合,讓畫面更柔和細膩。
丁毅說,自己還准備再手繪200多幅哈爾濱的老建築,希望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將它們的神韻與風采凝固定格,讓這座城市珍貴的建築文化遺產得以藝術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