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也分南北口味』,這是記者在鶴崗采訪黑龍江省華滋佐味釀造有限公司時了解到的新觀念。憑借獨到北方手工傳統醬油,這家原本一年虧損數百萬元的調料品廠,3年翻身,不但擴產上新的生產線,更立志在今年突破2500萬元的銷售額,加入我省新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隊伍,成為我省『原字號』中的新榜樣。
改革:全部市場化
『華滋佐味』的前身是康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民企經營醬油醋這種調味料產品也有數載,2012年開始生產下滑,處在虧損狀態。2014年虧損額達到數百萬元。當家人史長勇再也坐不住了。他一方面考察了國內外20多戶企業,一方面請來企業界的朋友們給康維生物科技『號脈』。數次診斷達成共識:其一,康維生物科技地處糧食主產區的鶴崗,這裡有豐富的大豆、玉米和水稻,原料質量高、價格低,適宜做調味品加工;其二,康維生物科技原有的管理模式陳舊,企業想要起死回生,需要一次徹底的改革。
時不我待。2014年末,史長勇分三步走,開始了市場化改革:第一步,從原料采購開始公開透明。采購部將每一味原料的采購價『上版、上牆、上微信』。全公司所有職工都能了解加工每一步的成本。如果誰能采購到符合企業標准又更便宜的原料就可以主動請纓負責,餘下來的采購費用,公司和采購者對半分配。此舉杜絕了采購中存在的『貓膩兒』,剩下的『油水』公司用來改善食堂伙食和團建,員工其樂融融。第二步,變銷售人員為合作伙伴。『我們把銷售利潤和銷售員對半分,讓銷售員感到不是在打工,而是在經營自己的生意。』史長勇說,每一個銷售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區域特色與公司制定獎勵政策。以前提成是年底分,如今改為月結,眼看著錢包鼓起來,銷售員都乾勁十足。第三步,標准化。每個生產步驟都有標准。生產車間按照標准化操作,在產品質量達標的前提下,如果增產利潤也和公司對半分。前幾天,醬油車間1萬斤糧食釀出1.21萬斤醬油,足足比預計多出600斤,車間職工就分得了一半的利潤。
與市場對接的結果就是業務翻倍,改革一年之後的2015年,康維生物科技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銷售額增加到900萬元,2016年1700多萬元,今年預計將達到2500萬元。
創新:主打地方味
幫助康維贏得市場的還有獨特的口味。這家以醬油醋為主的調味品企業,通過和北京軍信研究所合作,研發出由16種中草藥熬制出來的醬油醋,這種自帶保健功能的調味品在市場上零售價500克高達98元,是康維生物科技當之無愧的高端品類。
史長勇還有一款拳頭產品——手工醬油。他發現市場上的醬油品牌多是南方企業打造,無論是老抽、生抽、海鮮醬油都不太適合做北方菜餚。『北方人喜歡吃燉菜,就愛那種久燉的混合味道,好醬油是能起到點睛作用的調味品。』史長勇說,有朋友建議用北方的大豆、玉米、大米采用古法,以純手工做醬油,專攻北方口味,填補市場空白。按照這一思路,史長勇改變了生產工藝,手工和現代相結合:把由地道龍江生長的糧食放入窖池,在原本只放大曲的基礎上加上紅曲、黑曲豐富口感,一方面保留了純人工翻池、倒池的傳統工藝,一方面用鍋爐保持40度恆溫發酵,累積積溫,讓原料充分發酵。手工醬油上市後,史長勇注冊了新的品牌『華滋佐味』。剛一上市,由於品牌影響力不夠並沒有受到關注。一次在超市促銷,清掃阿姨不小心打碎了一瓶手工醬油,純純的糧食醬油味溢出來,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甚至貨架一搶而空。此事使史長勇更加堅信:好產品自會用好味道說話。如今,『華滋佐味』產品已經形成三個系列80餘品項,在東北三省、福建、浙江、山西、廣東,甚至在香港紮下腳跟。今年康維生物科技也跟隨著品牌的成長正式更名為『黑龍江省華滋佐味釀造有限公司』。
方向:五年上臺階
改革3年來,『華滋佐味』產銷兩旺,幾乎是一年一個新臺階。2015年,產能3000噸的老生產線已經滿足不了需求,史長勇又投資3500萬元建設了年產3.6萬噸的新生產線,預計明年投產,屆時『華滋佐味』將成為東北三省最大的醬油醋調味品生產企業。
『可以用紅紅火火來形容企業勢頭,可以用「瘋了」來形容整個團隊,但是作為當家人,我覺得明年需要緩一緩。』史長勇表示,新線投產需要調試,好的醬油成功走向市場關鍵在於味道,差不得一星半點。必須穩,讓產品質量穩定後量產,就是我們蓄勢待發的時刻了。史長勇有兩個目標:第一,為手工醬油制定生產標准。第二,2020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而他最終的夢想是將『華滋佐味』打造成年產值超10億元的龍江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