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科技創新助推國產大豆崛起
2017-08-25 11:06:5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畢詩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月的龍江大地,稻谷飄香,大豆搖鈴。近日,『第二屆中國大豆產業高峰論壇暨中國大豆產業可持續發展高端論壇』在哈爾濱召開,論壇上學者和企業對此進行了深入研討,專家們認為——

科技創新助推國產大豆崛起

  大豆,國之瑰寶。豆制食品,人類營養之源。而近年來,豆類食品之源的非轉基因大豆卻遇到了『路在何方』的嚴峻挑戰。保護中國大豆產業的呼聲此起彼伏,要求政府補貼的聲音不絕於耳。轉基因大豆的進口貿易雖然政府明令許可,但對於轉基因大豆安全性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15年前,按照承諾入世後實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我國取消對大豆、油菜籽等進口關稅壁壘。相比於玉米、大米和小麥等糧食品種,在我國的入世承諾中,大豆是貿易保護程度最小、市場開放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品種。也因此,國外轉基因大豆隨之潮水般湧入。引發了人們對於我國大豆產業安全的種種顧慮與擔懮。非轉基因大豆該走什麼樣的中國化道路?

  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論壇上,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田恃瑋表示,黑龍江省是全國農業大省,中國大豆之鄉,農業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和人均佔有量均居全國首位,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黑龍江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在全國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寒地黑土生產的農產品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著稱,是全國綠色食品生產最早和規模最大的省份。大豆是黑龍江省四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黑龍江省圍繞人們對健康食品多元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突出非轉基因綠色和有機大豆特色,培育了一大批高油高蛋白優質大豆品種,擴大了大豆種植規模,建設了一批優質大豆生產基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提出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要求,黑龍江加快大豆產業深度開發,新上了一大批大豆加工企業,不斷提高大豆產業鏈和附加值。大豆產業呈現出恢復性的增長趨勢,全省大豆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突破5000萬畝,成為國家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和加工基地。

  田恃瑋表示,政府和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的同仁們應該未雨綢繆,發展和壯大自己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以在世界性的大豆產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弘揚中國的大豆食品文化。田恃瑋表示,本次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全國各地、各行業關心大豆產業的同仁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臺,希望中國大豆協會發揮行業龍頭作用,為龍江大豆產業發展把脈開方,指點迷津,鋪路搭橋,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龍江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全面崛起,再創輝煌,為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原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說,現在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這對整個大豆產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們要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在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當中要把國產大豆優勢做出來。

  方言說,中央今年的1號文件提出了『六個要』,最關鍵的兩條就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要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更好引導農業生產、優化供給結構。今年中央1號文件還特別就供給側改革說了一段非常精闢的話,就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及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不管供給側改革怎麼改,這三個主要目標是要抓住的。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同時要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轉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要的轉變。

  我們注意到,連續三年中央1號文件的關鍵詞是有變化的,但是又是一脈相承的。2015年提出了地板、天花板、紅燈、黃線。2016年是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2017年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三條底線: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方言說,農業供給側改革,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通過創新驅動助推大豆產業可持續發展

  『從世界大豆產量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產量居世界前列,中國豆農面對世界大豆高產國的挑戰,必須想辦法找出路,一是要創新纔能驅動發展,二是種植業結構要進行調整。』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蓋鈞鎰認為,中國大豆產業的生存決定於效益、決定於急需的實用科技,根本在於品種創新。我國大豆產業發展關鍵還在於政策調控,包括:種植業政策、進出口政策、轉基因大豆流向控制政策的實施、加工業政策和科技政策等。

  蓋鈞鎰認為,國外注意輪作,注意土壤的培養,而我們國內的耕作方式,不重視地的培養,只重視了單純的肥料。這是我們需要認真來研究的。起源於中國的大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的生產效益滯後於西方的發達國家。

  我國的政策是作為食用部分應該是非轉基因,轉基因大豆不作為食用的。國際上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的需求,美國、加拿大,包括歐洲,還包括俄羅斯都願意生產非轉基因大豆,專門為中國生產非轉基因大豆,出口到中國來。這個形勢就是說國際上看好中國這個市場,因此我們從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的大豆產業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沒有很好的生產效益的提高,中國豆農未來會面對世界大豆高產國的挑戰。美國人既看到我們需要轉基因大豆做飼料,也看到我們需要非轉基因大豆做食用,所以也積極發展非轉基因大豆的育種和生產。從大豆產業發展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大豆產業是急需奮起直追的。通過創新驅動推動中國大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也是未來我們奮斗的方向。

  提昇我國非轉基因大豆價值

  『經過多年的培育,大商所已經構建起完整的大豆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為非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大豆都提供了價格發現工具和風險管理的手段。』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朱麗紅說,為了讓黃大豆1號合約,也就是定位為非轉基因大豆的合約更加有效的服務國產大豆產業,提昇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價值,大連商品交易所做了大量的工作。

  朱麗紅說,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一直以來國家非常重視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和農民利益的保護,並在政策上給予了很多的傾斜和支持。比如曾經專門針對東北地區的大豆玉米實行了臨時收儲政策,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臨時收儲政策對保護農民利益、穩定農業生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國家托底收購也影響了市場價格的信號和產業鏈上下游的良性互動,為此在2014年國家先後取消了大豆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大豆玉米市場化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整個東北地區的糧食種植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產大豆產業發展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全球期貨市場發展的歷史來看,大豆是最悠久的期貨品種之一。從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大豆對中國期貨市場在最困難的時候起到了關鍵性的支橕作用。大商所對大豆品種,對大豆主產區,對黑龍江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因此,雖然目前大連商品交易所已經形成了糧食、油脂油料、林木等六大品種體系,正在努力建設多元、開放、綜合性衍生品交易所,但是我們對大豆品種的重視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一直在努力圍繞大豆產業的特點,不斷完善大豆的產品體系。

  另外,大連商品交易所全方位開展市場培育,做好『三農』服務,多年堅持創新市場服務的方式,探索服務大豆市場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朱麗紅說,2016年,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的要求,大連商品交易所在黑龍江地區開展了大豆保險+期貨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們在價格風險保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嘗試收入風險保障,力圖能夠取得新的突破。下一步,我們願意與長期關注中國大豆產業發展的同仁們共同努力,通過期貨市場的培育和建設為提昇國產大豆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發揮大商所應有的作用。

  提高大豆產量產值和效益

  未來,我們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發展靠什麼?還是靠創新。蓋鈞鎰認為,改革過去舊的模式,發現新的模式,通過創新來推動我們的大豆產業發展,這是核心。我們未來的重點是解決食用,包括食品加工,包括蛋白質加工等,這一部分按照目前統計的需求,至少要1200萬噸的食用量,大家逐步認識到大豆的營養價值,所以需求量還有上昇的趨勢。因此,我們未來種植面積如果是控制到1.4億畝,如果再要增加大豆生產,唯一的可能就是要提高單位面積大豆產量。如果我們能從現在畝產全國平均120公斤的水平,提高到西方180公斤的水平,那麼可以基本上滿足我們食用的需求,包括大豆蛋白質加工的需求,包括一部分加工產品出口的需求。因此,我們面臨的任務是要提高大豆的生產產量和產值,以及它的效益。拉動大豆的生產需要靠大豆的消費,主要靠大豆食品加工業的發展。我們非常缺乏新興的產品,豆腐是兩千年前劉安發明的,我們幾千年的食物,如果說我們要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新鮮的產品來豐富大豆食品加工的能力。

  在美國,學生的午餐多是用大豆來替代牛肉做大豆漢堡的,這一創新推動了大豆食品的食用和發展,也促進了科技團隊研發新的產品的積極動力。但是,我們國內在豆腐加工上還沒有大眾普遍接受的新產品,這也是我們目前在加工業上面,特別是食用大豆的消費面臨著國際上的挑戰。蓋鈞鎰說,轉基因大豆的『華麗轉身』,關鍵在於提高它的單產,非轉基因大豆單產收益效益的提高關鍵是科技問題。應該說我們現有的大豆科技有一定的水平,我們現在東北的大豆品種都可以實現200公斤的產能,甚至還可以更高一點。我們去年在新疆就做了一個小面積的單產實驗,一畝地可以收獲415公斤。這差不多是我們現在120公斤的3倍多。這充分說明我們現有的品種還有一定的挖掘潛力。

  蓋鈞鎰說,我們希望科技團隊能夠盡快組織起來,抓緊創新和改革。第一,充分挖掘現有品種的潛力。第二,推進輪作復種技術。

  中國大豆看東北 東北大豆看龍江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楊寶龍在論壇上積極呼吁,中國大豆的興衰,要看黑龍江省大豆產業發展的水平。堅守非轉基因大豆陣地,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楊寶龍會長不僅是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同時也是九三糧油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他還是堅定的非轉基因大豆支持者。

  楊寶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大豆產業的競爭力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求進一步提高大豆的種植、加工和生產能力。我們看到,世界跨國糧商ABCD正在悄然轉型,他們正在砍掉沒有成長空間的業務,在積極拓展非轉基因領域。這些趨勢和信號為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指明了方向。農業供給側改革當中要求壓玉米、調大豆,這正給了黑龍江國產大豆以方向性的指引。楊寶龍說,中國國產大豆的春天就要到來了。

  『本次高峰論壇選址黑龍江哈爾濱意義非凡,正所謂中國大豆看東北,東北大豆看龍江,龍江大豆代表著中國大豆的發展方向,是中國大豆產業的希望。』楊寶龍說,黑龍江是中國傳統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大豆的產量歷史以來一直佔全中國整體國產大豆比例的45%左右。所以,中國大豆的興衰,要看黑龍江大豆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2016年,黑龍江省人大全票通過的《食品安全條例》中再次明確在黑龍江禁止任何非法的轉基因作物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這為龍江大豆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挖掘龍江大豆的原字號,要培養和打造龍江大豆新字號的優勢,要把龍江大豆作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重要抓手,延伸大豆的產業鏈條,提昇龍江大豆的競爭力。龍江大豆競爭力的提高也就是中國大豆競爭力水平提高的體現。

  中國的大豆產業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楊寶龍認為,作為黑龍江大豆主產區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必須走出特色發展之路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監測處處長曹智認為,從世界供需情況分析,本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達到3.513億噸的歷史高位,而需求同樣創紀錄,雖然2017~ 2018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有所減少,但仍是大供給與大需求並存的格局。盡管美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但天氣對單產的影響依然是影響美豆上市前價格的主要因素,畢竟趨勢單產與上年單產相差8.5%。後期美豆價格走勢還將看天氣情況而定,預計近期11月合約價格在950~1050美分運行,1000美分以上巴西農戶會增加賣貨,950美分以下需要不斷改善的天氣配合。

  從國內情況分析,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巨大的價差給進口大豆流入食品領域提供了基礎條件,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形成衝擊。國家還有較多的臨儲大豆庫存,在去庫存的背景下,臨儲大豆拋儲對國產大豆市場價格是個打壓。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雙雙增長,需求能不能跟上產量增長的步伐,後期國產大豆價格預計偏弱。近日大豆價格的上漲是沒有支橕的,可以短線逢高做空。國產大豆產量的增長為國產大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積極培育非轉基因豆油市場,積極開拓國外出口市場,走出一條符合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國家2017年的1號文件明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國產大豆要怎樣趁勢而上,趁勢發展呢?曹智認為,我們中國大豆單產相對來說是偏低的,低於全球的單產,也低於美國、巴西、阿根廷的單產。這主要是由於轉基因技術的發展,這3個國家大豆單產是快速提昇的。從美國農業部給出的新一季度美國最新的大豆單產數據來看,市場預計都在47.5~48之間,因為前期美國受到了乾旱的影響。但是美國農業部給出的數據是49.4,遠遠高於市場的預期。從這個事件上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天氣如何變化,其實我們的技術更新,大豆種子的技術更新和技術的進步是非常關鍵的。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