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八五三農場打造民生工程 提高農場職工『幸福感』
2017-08-25 11:19: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傳文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5日訊(張傳文 記者 趙亞東 王春穎 莊園)垃圾處理、公共衛生、就業助學、醫療養老……八五三農場一直以來致力於民生保障工作,從這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入手,把群眾的生產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據了解,2016年,八五三農場投入民生工程建設資金4809.64萬元,實施道路改造、污水廠配套建設。成立不動產登記中心,加強房產管理與服務,加快房產證辦理進度,已出證3379戶,達出證狀態4705戶,佔總比例的89%,完成工程竣工備案13項。

老膠片。

  生活垃圾無害處理 創建整潔居住環境

  目前,由農場籌資3400萬元新建的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已投入使用。全場實現了場區內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率100%,場區內主街邊溝硬化率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居民區保潔率均為97%以上。八五三農場堅持環境衛生常態化管理,農場成為墾區唯一被農業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單位。

  為了提昇環境管理維護標准,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長效管理工作,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健康運行。八五三農場還集中開展了環境香化、綠化整治行動,全年實現營區綠化面積9.6萬平方米,其中栽植花草5.5萬平方米,綠地18000平方米,綠化樹6620棵,全場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47%。

新型住宅小區。滕起飛 攝

  堅持文化惠民 搭建文體活動平臺

  農場在抓環境治理的同時,十分重視文體事業的發展,先後投資3.2億元,加大對場區文體硬件設施的施工建設,修建了文化館、規劃館、圖書館、清河公園、清河廣場、清河水庫主題公園、雁窩島展覽館、雁窩島少年宮、燈光球場、門球場等文化體育重點項目。建設了高品位、田園式的新型住宅小區『黎明新村』,小區廣場建有反映墾區住房變遷的文化雕塑;以王震將軍插棍選場址為歷史背景,在清河文化公園建設了王震將軍塑像;在將軍山公園創作了《雁鄉銘志賦》紀念牆和『拓荒者』群雕;在清河文化廣場以《學大雁》為內涵,建設了『群雁騰飛』大型雕塑;以在八五三攝制的多部影視作品、建場以來發表的多本文學書籍為題材創作了多項藝術雕塑作品;將復轉官兵、支邊青年、城市知青、科技人員、各地移民等北大荒文化主體源流詞匯和雁窩島、黎明新村、小清河等地域文化名稱,用於命名主要街道、橋梁、小區等,使北大荒文化融入到城鎮的每一處建築之中,形成了八五三特有的城鎮文化風格。

雁窩島大街。

  精准扶貧見成效

  2016年,農場對586戶貧困戶家庭實施精准扶貧,結合轉方式、調結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逐戶落實幫扶項目、制定脫貧計劃,落實種植、養殖、裝修等項目扶貧53戶,落實安置長期性就業、臨時性、公益性就業扶貧234戶,以捐資助學、『愛心聯盟』等形式實施科教扶貧7人,將80萬元共富貸款發放到困難職工家庭,通過『精准扶貧』已有300戶貧困家庭實現脫貧。

職工群眾鍛煉、休閑、娛樂的清河廣場一角。曾麗娟 攝

  在融合發展、振興發展中提昇城鎮功能,帶動職工創業、就業,力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0人。核准底數,精准識別,打好扶貧攻堅戰,啟動結對幫扶模式,做到『一包到底、一幫到底』,推行『一戶一法』幫扶模式,為每一個貧困家庭量身定制幫扶措施,逐戶落實幫扶項目,拓寬脫貧途徑,確保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雁窩島網絡媒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