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5日訊(記者 許諾)由黑龍江省科協、省旅游委、省森工總局共同主辦的『2017龍江森林生態旅游學術論壇』於25日召開,來自全國相關研究員、專家聚焦亞布力,共同探討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為主題的重大課題。與會學者們紛紛認為,黑龍江省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正在釋放綠色能量,變為金山銀山。

2017龍江森林生態旅游學術論壇現場。東北網記者 許諾 攝
省森工總局副局長馬椿平在論壇上致辭,他說,此次論壇在亞布力召開,希望各位專家為森林生態旅游把脈,為發展全域旅游獻出良策。馬椿平介紹,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昇,是帶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目前,中央已將『全域旅游』定位為國家戰略。『全域旅游』有望成為未來5至10年旅游業發展的最大紅利。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鍾永德教授圍繞《基於設施與裝備的森林旅游體驗》做學術講座。東北網記者 許諾 攝
據了解,我省生態旅游資源60%以上在森工林區。近年來,重點打造了『東南西北中』不同風格的旅游集合區,即以南部的平山—亞布力—雪鄉—鳳凰山—柴河九寨為線路的冰雪旅游集合區;東部的神頂峰—大塔山濕地—珍寶島—鹿苑島—蓮花湖—威虎山養生度假旅游集合區;中部的興隆—清河—方正沿江觀光旅游集合區;北部的桃山—郎鄉—帶嶺—湯旺河—五營小興安嶺為線路的生態旅游集合區。其中,『亞布力—雪鄉』已成為龍江『冰雪之冠』冬季旅游線路之首,是全國冰雪旅游的核心產品。
學術論壇上,來自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鍾永德教授圍繞《基於設施與裝備的森林旅游體驗》做學術講座。他建議,應串聯沿海沿江或森林景區內的地級城市或者小鎮,打造『美國1號公路』,沿著森林景區建立景觀公路,打造『一路向北』自駕游模式,讓森林變得更具有吸引力。鍾永德教授還認為,文化為旅游充實了內涵,應將傳統而具有地域特色的森鐵文化,作為重要旅游項目融入到森林生態旅游中,開通森林小火車,喚起對森林的記憶,提昇體驗,既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利於提昇景區的影響力。
江蘇省林科院張紀林研究員帶來主題報告《生態康養旅游供給側結構化創新》。他認為,應該開發養生項目,如『浴養林』,打造森林浴、泉水浴、溫泉浴、沙浴場等,還有『食養林』,開發菜料園、調料園、飲料園等,『藥養林』就可以形成森林藥圃,設計溫陽谷、滋陰谷、清熱谷、養血谷等,『動養林』就是讓來這裡的游客們動起來,開發森林游步道、自行車道、戶外運動場等健身場所,此外,還有『醫養林』、『居養林』、『雅養林』、『情養林』八種森林養生產品。
來自省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省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張彥、東北林業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趙希勇、山河屯林業局旅游局局長趙景玉等分別做了《龍江林區冰雪旅游開發探討》、《大眾旅游時代的森林生態自駕游發展》、《競爭與消費昇級背景下森林旅游經管與管理創新的思考》、《全力把鳳凰山打造成我省全域旅游的『顏值擔當』》等主題報告,專家們針對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龍江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參加論壇的專家和代表還分別就森林生態旅游資源整合與頂層設計、森林生態旅游營銷與互聯網+、森林生態旅游與特色小鎮建設、森林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自然生態景觀設計與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討,為我省大力推動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把脈問診,積極建言獻策。
未來,黑龍江省將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和冰雪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冰雪游、森林游、邊境游、濕地游、避暑游等旅游產業以及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文化、體育、時尚、健康養老與旅游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養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充分釋放自然資源優勢,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資源大省向經濟大省轉變,真正打造全省森林冰雪旅游的主戰場和制高點,為森工轉型發展再增新優勢、再注新活力。
來自伊春林管局、大興安嶺行署、省內部分高校、研究院(所)以及森工、旅游等部門120餘名專家和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