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我省農民創業示范基地達458個 2016年吸納農民就業14.5萬人
2017-08-27 08:2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7日訊 近年來,我省按照『以創新帶創業、以創業帶就業』的思路,加大農民創業園的規劃建設,全省共有農民創業示范基地458個,60個園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創業園正在發揮著吸納農民就業的主渠道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省農民創業園區共吸納農民就業14.5萬人,支付工資總額12億元,人年均收入8318元。

  初秋的陽光照在寧安市農民創業園入駐企業——民生瓜菜專業合作社的土地上,大型機械正在收割3000畝馬鈴薯准備出口俄羅斯。3000畝的圓蔥也正在緊鑼密鼓采收中。看著個頭飽滿的圓蔥,合作社理事長王福東高興地說,今年圓蔥和馬鈴薯又能賣上好價錢。『借助園區的平臺,合作社的產品賣得更多更遠了。』

  2015年,寧安市政府制定了『互聯網+創業園』創建工作實施方案,采用『1+12+240』模式謀劃出整體布局。建設1個『互聯網+創業園』,在12個鄉鎮分別建立鄉鎮服務站,在全市240個行政村規范設置互聯網服務點,並配有倉儲、物流、培訓、信息、電商、孵化等功能。創業園針對入駐企業的不同特點,補足其『短板』,發揮其優勢。2015年寧安市民生瓜菜專業合作社入駐創業園,考慮其有種植圓蔥和馬鈴薯的經驗和優勢,但受儲存條件限制,導致產品賣不上好價,園區幫助企業強化窖儲能力和物流加工能力,通過產品外銷和錯峰上市兩條途徑打破了銷售瓶頸。眼下,合作社年倉儲能力達到1.4萬噸。經園區孵化帶動,合作社的馬鈴薯和圓蔥有6成產後直接進入俄、日、韓和我國南方市場,4成通過儲藏實現春節前後『錯時』上市,年增收1000萬元以上。『儲銷結合,實現蔬菜產業昇級,馬鈴薯和圓蔥種植面積,也由最初的幾百畝發展到現在的6000畝,農民收入年年提高。』王福東說,現在園區已成為全省農民創業的重要示范基地。

  寧安市農委負責創業園區的譚榮文介紹說,園區發揮品牌農業示范作用,重點打造蘭崗『古塔田源』西瓜、渤海『新淇祥』韭菜、『常恆』蔬菜等21個瓜菜品牌,開發寒地果、食用菌、馬鈴薯等一批新品牌。『古塔田源』西瓜香瓜5月中旬上市,每市斤達到20元,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入駐企業寧安市東安果業專業合作社通過改良品種、標准種植、集約化管理等方式,實現果類產業提檔昇級,大面積推廣種植苹果、香水梨、大頭梨等優勢品種,新增種植面積5000畝,總量達到3.5萬畝,苹果銷售價格達到8元/斤,合作社果農年效益超過2億元。

  園區在建設中積極構築全民創業服務網絡,以『互聯網+創業園』為核心的『雙創』體系日益完善,讓農民創業真正實現『由特色農業向精品農業、品牌農業』、『由遠東菜籃子向生態大莊園』、『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賣得貴』三個轉變昇級。創業園廣泛借助信息港平臺、摳搜網、陽光農業365、芝米網等網絡平臺,利用B2B、O2O、B2C等模式,為企業推銷產品。通過『互聯網+』開闢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建立寧安蔬菜銷售聯盟,主攻『北菜南銷』市場,引進蘇寧易購在寧安建立實體體驗店,開設網上中華特色館、寧安館,實現店內體驗、網絡購買物流送貨到家的服務。寧安市區域初級物流下行進村功能基本實現,農產品上行軟件、加工、分類、冷鏈、安檢等也正在啟動。上半年園區新增棚室一萬棟、窖儲能力增加到24萬平方米。

  為了鼓勵入駐企業發展設施農業,寧安市財政每年拿出1500萬元獎勵資金,對設施農業企業進行補貼。彩華西瓜專業合作社、新農韭菜專業合作社等6家准備新建窖儲的合作社通過審核,還有19戶正在申報中。

  據介紹,截至目前,入駐園區創業主體達到23家,孵化成功『古塔田源家庭農場、北域珍奇山林食品有限公司、鏡泊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年產值達到2.5億元,純利潤實現3500萬元。寧安市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比園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70%。

  省農辦副主任喬延春說,全省各級各類創業園已成為促進全省農民創業的重要載體。通過農民創業,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就業和脫貧增收,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更帶動了農民思想觀念、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創業的農民實現了由普通農民向企業家、市民的轉變,形成了引領農村發展的精英階層。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