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27日訊 有人在歌裡唱道:『距離是一份考卷,測量相愛的誓言最後會不會實現。』又是一年七夕。因為學業、工作等原因,一些愛侶被迫分居兩地,對他們而言,『牛郎織女』並不只是遙遠的傳說,而是朴素的日常。七夕節前夕,記者采訪了我省的一些異地愛侶們,聽他們講述那些超越時空的愛戀……
85後小夫妻
戀愛七年異地四年
花近萬元打了上千個越洋電話
『等到我們學會飛,飛越黑夜和考驗,日子就要從孤單裡畢業』『我倆戀愛七年異地四年,現在回想起來,真像是談了一場「假戀愛」。』電話那頭兒,哈爾濱姑娘任時笑著調侃道。
任時和林源是初中同學。2005年上大學,任時考上了哈商大,林源則去了哈工程。『上大學那會兒,不是流行「串校」嘛,到老同學的食堂吃頓飯,一來二去的,我倆就越來越親近。』 2007年5月,他倆在哈爾濱游樂園的摩天輪上牽手了。
由於當時林源讀的是『2+2』國際合作辦學,要去澳大利亞留學兩年,當年9月便踏上了飛往澳洲的飛機。臨走前,任時給男友疊了100多顆『紅心』,每張紙裡都寫了一段『勵志語錄』,讓林源想她的時候就拆開看看。
任時回憶,當時既沒有微信,也不能用手機上QQ,在學校上網也不太方便,他倆每天晚上會打一個小時的國際長途,『每天晚上六點多,我都出去接電話,一般夏天到操場上轉悠,冬天就站在走廊裡,因為這個沒少被室友們笑話。』

而大洋彼岸的林源,通話環境也比較艱苦。在國外三年,他花近萬元打了上千個越洋電話,為了省點兒國際長途費,他用電話卡到室外的電話亭往國內打電話,由於有三個小時的時差,他打電話通常是當地時間晚上九時,外面黑漆漆的,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冬天凍透了,夏天喂蚊子,有時甚至會遇到幾個醉鬼,心裡挺忐忑的.
去澳洲後由於學業很忙,林源18個月後纔第一次回國。任時看著別的大學情侶一起去食堂,一起上自習室和圖書館,感覺格外落寞。兩個人分開久了,難免會有猜忌。不過林源比較坦誠,每次『有情況』都會如實相告,『××又找我幫她修東西』『××說天太黑不敢自己回家』。電話這頭,任時總是霸氣回應:『不許去!我還自個兒一個人呢,我找誰說理去!』
2009年本科畢業後,林源又在澳洲讀了一年研究生。幸好,這段感情最終還是經受住了考驗。

林源畢業後到北京工作,任時在哈爾濱,倆人又異地了一年。每半個月,任時都會去一次北京。周五下班後上火車,周日晚上返回哈爾濱。2013年,這對聚少離多的小情侶結束了異地生活,婚後一起到北京工作,他們的兒子現在已經兩歲了。
『我們要一起努力,為我們的未來努力!』如今,林源仍然珍藏著任時當年送給他的『紅心』,裡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那些年少時的誓言並沒有被歲月湮沒……
列車乘務員
婚後異地17年
趁火車進站跟妻子約會3分鍾
蘆雪坤今年40歲,是哈爾濱客運段黑河車隊的一名乘務員,常年往返於哈爾濱和北安之間。他的妻子李健是內蒙古人,在呼倫貝爾做小買賣,照顧多病的雙親。結婚17年來,這對夫妻一直兩地分居,每年團聚的時間不超過40天。他們的兒子文文如今14歲,從小在呼倫貝爾長大,上學後到綏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這麼多年了,感覺自己挺對不住媳婦的,可是又捨不下這工作,看來只能等退休以後再補償她了。』蘆雪坤嘆息道。
雖然相隔兩地, 17年來,蘆雪坤一直有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每天至少跟妻子通一次電話,聽聽她的聲音。由於單位規定比較嚴格,上班時間手機必須上交,所以蘆雪坤通常交班後纔能給妻子打電話。遺憾的是,火車上信號不好,特別是路過山區的時候,經常聊著聊著電話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