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 佳木斯樺川縣信訪工作通過創新管理辦法,獨闢蹊徑,在全省首創信訪『模擬卷』,再加上即來即查的電子檔案以及『大數據』支橕,構築了堅固的『標准信訪』基石。
在樺川縣信訪局記者看到了經過180天醞釀而形成的《樺川縣信訪案件模擬卷宗》。整個『模擬卷』厚重而規范,厚重源於『模擬卷』醞釀的時間及其意義,規范則是『模擬卷』最大的特點。每一頁如何編排,來訪群眾的信息、來信、事由等如何排列,都是經過仔細斟酌、反復推敲的。目前已在全縣72家重點單位推廣使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信訪事件信息不匹配、事由不清楚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信訪工作的順利進行,「模擬卷」清晰明了地展示著何人、何事,讓我們工作起來沒有了後顧之懮。』樺川縣信訪局局長孔祥林說。
在推出『模擬卷』的同時,樺川信訪局還建立了自己的紙質及電子檔案系統。悅來鎮居民孫某上訪反映自家2007年拆遷時,開發商給他家的補償款不合理,要求給予補償。信訪局工作人員接訪後翻閱了電子檔案,並打出一份完整的檔案文件。當看到文件上不僅有當時的拆遷協議,還有對相關人員的補充材料、各種收據,以及2013年他上訪時的回復,孫某啞口無言。
在樺川信訪檔案室,一本本裝訂成冊的檔案整齊地擺放在巨大的檔案櫃中。負責檔案系統的李華北說:『這裡全部是紙質檔案,已經掃描進入了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輕點鼠標,所需要的檔案一目了然,從接訪到處理結果全部收納其中。』
『如果沒有這些電子檔案,有些時間久遠的上訪事件處理起來就很難了,要花費的時間也長,就會造成群眾的不滿情緒。而通過電子檔案調取,幾分鍾就能拿出有理有據的憑證,上訪者也服氣,多數都表示不會再上訪了。』李華北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樺川信訪檔案室可保存卷宗超過1萬本,使用期限超過10年,現已規范存儲歷年信訪檔案2580冊,有效解決了歷史積案無檔案、重復信訪無查詢和檔案易丟失等問題。
同時,電子檔案的預警機制可對辦理過程中的檔案進行督辦催辦,超過45天未辦理的上訪案件會『亮紅燈』,避免了檔案遺漏或積壓,也便於及時掌握檔案情況和辦理進度。電子檔案還可統計各年度各問題分類別的檔案數量,以柱狀圖或折線圖的形式顯示出來,通過圖表可以直觀了解各類問題在設定時間范圍內的構成、比例及趨勢。
目前,由『模擬卷』、電子檔案形成的信訪『大數據』為樺川信訪工作的各項指標量化和領導管理決策提供了權威數據支橕,對已形成的檔案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分析統計,建立信訪管理工作的『放大鏡』,從以往難以看到的角度重新透視和審視信訪工作,發現信訪工作的潛在問題和深層次原因,大幅度提昇了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