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為根多點開花
哈爾濱『文化+』模式引領多元新業態發展
黑龍江日報8月28日訊 享文化盛宴,賞藝術華章,第十二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精彩還在繼續。歷經11年的發展,龍江文博會一路蝶變,帶動龍江文創產業快速發展,品牌價值日益顯現。本屆龍江文博會上,哈爾濱展團以融合、創新、民俗等理念,以『文化+』模式繼續深化文化產業與旅游業、制造業、餐飲業等領域的融合發展,以新技術引領新需求、以新模式推動文創產業實現新突破。
科技化為傳統文化添動力
當文化創意以科技為『嫁衣』,與旅游業融合後,就開啟了全新的沈浸式體驗的旅游新業態。在文博會哈爾濱展團,記者看到,龍商滿堂紅(北京)集團暢游天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展區前,人頭攢動,該公司展出的VR虛擬現實技術成為了展會的亮點。戴上眼鏡、坐上舒服的座椅,依靠科技技術讓體驗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剛剛體驗完『雪鄉之旅』的張先生摘下眼鏡時,仍意猶未盡地念叨著:『太美了,很刺激。』
據龍商滿堂紅(北京)集團董事局主席滿紅介紹,公司擁有2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掌握了科技前沿VR、MR、3D裸眼技術,而且達到國際標准。為了全方位宣傳龍江的旅游文化產業,他們拍攝了一部VR視界大美龍江,包括我省最具代表性的冰雪大世界、雪鄉、五大連池等景點。公司已經參加了6屆的黑龍江文博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宣傳和推廣,在今年的深博會和哈洽會上,已經有國外的廠商主動對接尋求合作。
『VR視界大美龍江還在全方位拍攝進行中,9月,我要帶領龍江女企業家走出去,通過這部產品,宣傳黑龍江,贊美哈爾濱。』滿紅興致勃勃地說。
品牌化承載『老哈爾濱』記憶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哈市參展團的很多文創產品在融合『文化+』理念基礎上,也在力求體現本土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在喚醒哈爾濱的城市特色文化記憶的同時,也為產品注入了新的品牌價值。
在『麥藝軒』展臺,一幅幅用小麥的秸稈為原料制作的精美畫作讓人駐足流連。展臺負責人李寶霞介紹說,『麥藝軒』是第二屆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麥秸畫是哈爾濱市特有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是用麥秸自然光澤和搶撕成絲的特性,經『熏、蒸、漂、刮、刻』等多道工序,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記者看到,牆上懸掛的幾幅畫作造型逼真、色澤鮮明,不失其古朴本色,令人嘆為觀止。李寶霞指著其中一幅名為《清香滿人間》說,哈爾濱的夏季,街頭巷尾都盛開著丁香花,滿城飄散著丁香花香,可以說從花語上展現著哈爾濱的美。這幅作品也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傑出手工藝徽章』獎,這也標志著哈爾濱麥秸畫的制作工藝達到了國際水平。
宴賓樓的清蒸獅子頭、范記永的餃子、商委紅腸……『吃貨』心目中的『網紅』——道外小吃也組團出現在了展會現場。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飆昇的人氣以及政府的有力助推,讓這些『小吃』的品牌價值非比尋常。『商委紅腸』的張淑娟告訴記者:『我們第一次參加文博會,之所以來是因為認識到飲食絕不局限於吃,它更是一種文化。道外小吃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希望借著「龍江文博會」的平臺,提昇我們的品牌價值,讓更多的國內外客商熟知。』
產品化主動創新對接市場需求
在哈爾濱展團的一角,孫嘉駒正在專注地現場手繪,圍觀的市民及參展商紛紛伸出大拇指點贊。在哈爾濱,很多人知道『嘉駒手繪』,其以手繪為核心開發的筆記本、明信片、地圖等一系列產品都帶有濃郁的哈爾濱地域文化,為哈爾濱留下了一份別樣的城市名片。
為什麼選擇手繪的形式?孫嘉駒直言:『工作時一次出差去韓國,當我打開當地的地圖宣傳冊時,裡面的手繪插圖非常吸引我。從那一刻起,我就想用手繪方式為哈爾濱旅游做些有意義的事。』
2015年孫嘉駒退休,憑借著在繪畫方面的天賦,他開始手繪插圖。索菲亞教堂、中央大街、教育書店等哈爾濱著名建築,都成為了他筆下的對象。孫嘉駒介紹說,目前,關於哈爾濱城市記憶的畫作已經有四五百幅,僅明信片就有二十餘套。為了更好地對接市場,現在還開發了定制產品,可根據顧客的需求,手繪插頁內容。『未來還是希望自己開發的文創產品能夠走產業化道路。』孫嘉駒信心滿滿地說。
看不見摸不到的『文化』,如何變成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展會上,哈爾濱市七彩蓮花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帶來的特色亞麻工藝品,從服裝、到手包、再到家居用品,精致的產品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吸引了很多展商和市民上前觀看詢問。該公司的負責人孫英斌告訴記者:『一次攝影展上,一位顧客對著一幅風景攝影作品慨嘆,要是能將它印在亞麻上,做成衣服一定會非常好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公司開始著手如何讓顏色單一的亞麻,變得多彩多姿。『亞麻不著色是當時一道未解的難題,為此我們公司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終於破解了這一難題。』孫英斌說:『只有不斷創新,纔能讓咱黑土地的原材料不斷實現其自身價值。』他指著展位牆上的一幅作品說:『這幅作品的原料是柞蠶絲,也是我們黑龍江本土的原材料,我們也成功將它進行了著色,並開發出各色文化產品。』
攻克技術難題後,他們開始進一步研發產品,孫英斌說:『我們把著色後的亞麻開發了10多個種類,100多個品種的文化產品,在國內外的市場上都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