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齊齊哈爾,正用它獨特的魅力和綠色名片,向全世界伸出洽談、合作、共贏的橄欖枝。
連續舉辦17年的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讓黑土地上得天獨厚的綠色品牌優勢,改寫了這座城市的產業變革發展史。
細細品味,從2001年首屆綠博會召開,零售和粗加工洽談『唱』起了主角;2009年,全市推進規模化經營,合作社展品是綠博會上的領軍人物;2015年,綠色農產品形成產業鏈條模式,有機食品成了矚目的焦點;2017年,經貿洽談和電商簽約成為了主流……
回顧17年來綠博會的腳步,不難看出它走過了三個階段,從低谷逐漸攀爬到了高峰,從不認可到登門參展,綠博會的名片也越來越『靚』。
慢慢回想,第一屆到第五屆綠博會召開的時候,影響力弱,招商招展比較難。200多個展位主要以各縣區政府居多,總簽約和交易額為40億元左右,辦會經費入不敷出。但是到了第六至第十二屆,參會展位明顯增多,從200多個展位發展到了500多個展位。而博覽會的標准化、規模化水平得到整體躍昇,采購商參會數量明顯多於起步階段,不請自來的商企增多,參會人員以客商為主,其中第六屆設展位800個,為歷屆之最,第十屆銷售額則突破100億元。
從無人參展到不請自來,綠博會走過了一條坎坷的道路。但是為了打造綠色品牌的理念,從第十一屆到第十六屆綠博會,則更加突出市場化、去行政化,突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會招商等形式,面向國內外500強企業和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定向定位招商,因此采購商、經銷商、投資商和海外、國外商企參會數量增加,總簽約和交易額平均為110億元。
2017年,第十七屆綠博會更加引人矚目,今年齊齊哈爾市為了宣傳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和『鶴城』品牌名優產品,特別打造了一個主形象展區,展出了蘇打水、礦泉水、飛鶴奶粉、泰來大米、達鄉洋蔥等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的生態優質產品,進一步擦亮鶴城『綠色名片』。
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並依托齊齊哈爾市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圍繞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全過程,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昇級發展。全市共有17個『特產之鄉』稱號,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140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標志431個,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
201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地市級的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
17年來,綠博會接連成功舉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產業,已經成為齊齊哈爾市建設農業強市的有力支橕。其中食品加工、馬鈴薯、現代畜牧業這三個產業都納入了齊齊哈爾市十二個重點產業之中,從目前發展來看,食品加工產業規上企業發展到98個,實現產值80.4億元;2017年全市馬鈴薯播種面積140萬畝,培育脫毒試管種苗7950萬株。馬鈴薯產業項目14個,總投資24.8億元;畜牧產業,奶牛存欄38萬頭,奶類總產量44.6萬噸,畜牧業產值103.7億元。
而推進生態原產地認證可以進一步發揮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之都、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提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形成合力打造齊齊哈爾市整體品牌。
幾年來,通過綠博會的引領和帶動,齊齊哈爾市『綠色名片』越來越亮,綠色有機食品成為產業建設的重點。多年來,齊齊哈爾市堅持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和省級綠色食品科技示范園區引導,推進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目前,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穩定在1400萬畝(其中,國家級原料基地1126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40.5%,約佔全省基地面積的五分之一。
17年來,綠博會所搭建的平臺,已經成為綠色有機食品招商引資、簽約洽談最好的紐帶,也成為帶動產業發展的助燃劑。齊齊哈爾市正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打綠色牌、走有機路』的理念,努力創造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打造綠色有機食品產業昇級版,塑造城市最為閃亮的品牌名片——中國綠色食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