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忠岩 王明菲 許諾)齊齊哈爾市『放管服』改革緊貼齊齊哈爾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瞄准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這個目標,以優化行政管理體制,大幅削減『制度性交易成本』為目標,以重塑審批服務模式倒逼體制調整和機制創新為核心任務,統籌放權分權、審批與監管、公共服務和中介服務等內容,全面深化投資審批、商事制度、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
以重塑審批服務模式倒逼體制調整和機制創新,是齊齊哈爾市『放管服』改革切入點和發力點。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在市、區、街權力分布上形成職責分工合理、事權相對獨立和相互協調的新型政府部門間關系。
齊齊哈爾市按照『先規范,再清理,持續取消下放』的工作步驟,市級共確認行政權力3972項。市政府提出了市級權力『瘦身』和差異化放權的構想,並進一步明確了將宏觀管理職能集中到市,事務性管理職能下放到區(街)的框架。
權力『瘦身』首在審批。目前,齊齊哈爾市已對31個部門的1851項行政權力提出了調整意見,預計市級權力可精簡15%左右;行政許可擬從276項精簡至136項,減少140項,精簡比例為50.7%;差異化下放後梅裡斯區可增加110項,富拉爾基區可增加88項,昂昂溪區和碾子山區可增加77項。
改『市級集中』為『區街分擔』,持續推進公共服務類事權向區街下沈,鐵鋒區開展的『兩下沈、兩代辦』(即將行政審批和服務職能向街鎮下沈、城市社會治理權限向街道下沈;在為民服務和項目企業服務上實行全程領代辦),以下派乾部到基層輪崗的方式,將全區三分之一的工作力量下沈到街鎮,將與群眾生產、生活直接聯系的區直部門職能事項全部下沈到區政務服務中心和街道公共服務中心集中進行辦理;將公安、城管、住建及人社等10個部門的行政執法事項全部下沈到街鎮;在為民服務和項目企業服務上實行全程領代辦,對不需要群眾出面的民政、計生等事項由社區(村)專職代辦員全程代辦,對需群眾本人申辦的證照辦理、農業服務、殘疾人服務等事項由代辦員全程領辦,大大提高了審批服務效能和城市治理能力。
建立『立、審、管』分離模式,徹底斬斷審批過程各環節權力和利益關聯,適應政務服務新體制要求。目前,市政務中心後臺即時辦理業務已經佔市屬行政審批事項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審批時間壓縮率超過50%,『零等候』、『跑一次』在群眾辦事中已逐步成為現實。
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嚴管部門權力運行以及市場秩序,積極構建『放而不亂、活而有序』的監管機制。在部門內部執法權整合上,先期將具備條件的11個部門(單位)內部執法職能整合歸並至1個內設機構,並明確其餘15個部門和單位在2018年年底前全部整合。在系統內綜合執法上,擬整合農業、衛生計生等系統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的執法職責,並組建系統內統一的執法機構;在跨行業綜合執法上,逐步探索相近領域綜合執法的可行性途徑,著重對大農業領域(農、林、水、畜等)、大文化領域(文廣新、體育、旅游等)和市場監管領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發改物價等)實行跨行業綜合執法調研論證工作。通過對全市8098項執法事項全部實行隨機抽查,增加了行政執法的透明度,減少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有效杜絕了執法擾民現象,激發了市場活力。
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運行』的政務服務新格局,建成了『一窗式』微信政務大廳,為企業群眾建立掌上服務的新渠道;同步研發了包含審批代辦、超時預警、統計分析及通知公告等功能的手機移動端掌上審批平臺,實現24小時移動辦公。市政務中心『一窗式』審批平臺自2016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以來,共受理審批事項9516件,其中,通過外網受理審批事項6596件,網辦率達70%,審批效率提高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