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5日訊(記者 許諾)湖湘的子弟,湧動的地火。9月3日,老班長追尋著先輩的足跡一路奔波,先後參觀了瀏陽的秋收起義紀念館和平江起義紀念館。

『老班長』王軍在黨旗下留影。
唯楚有纔,於斯盛也。自古以來湖湘子弟多纔俊,清朝有曾國蕃,李鴻章等一大批扶大廈,挽危瀾的翹楚,近代最是英雄輩出,猛將如雲。9月3日,老班長王軍等一行人先後參觀了瀏陽的秋收起義紀念館和平江起義紀念館,參觀過程中,王軍抑制不住心中激動的情緒說,『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匯報來了。』

參觀過程中,王軍激動的說,『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匯報來了。』
在秋收起義紀念館山頭上一面巨大的中國工農紅軍笫一師紅旗雕塑震撼心靈,這既是槍杆子裡面的生動實踐,也是紅旗能打多久的有力回答,更是星火燎原的最好詮釋。1928年9月9日,面對反動派『4.12』制造的系列慘案,毛澤東領導下的工農革命終於射出了第一顆憤怒的子彈,正是瀏陽縣城的工農隊伍的吶喊,喚醒了勞苦大眾,也正是這支工農武裝裂?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組遺傳密碼,這密碼始於工農武裝,成於革命實踐。

老班長追尋著先輩的足跡一路奔波,先後參觀了瀏陽的秋收起義紀念館和平江起義紀念館。
平江起義發生在1928年6月22日,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後,我軍歷史上又一次重大起義。平江起義的舊址矗立著『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銅雕,指揮部位於天岳書院,這裡曾經扮演了承文載道、教化致知的角色,曾經『天經地緯,岳峙淵渟』,但是,自從孕育了一場震古爍今的暴動,它的『血型』就變得與眾不同:書聲朗朗裡,有著吶喊錚錚的英雄豪氣。
在十大將軍縣中,平江成了全國著名將軍大縣,將軍多達52位,較瀏陽多出22位。這些將軍們用鮮血與生命,為平江揮寫了壯麗的畫卷。在創建新中國的漫漫征途上,平江有20萬優秀兒女為國捐軀,血染的榮光屬於血性平江、熱土平江。在這裡魂歸故裡的27位將軍長眠於此:上將蘇振華、傅秋濤、鍾期光,中將張令彬、賴毅、鍾赤兵、吳信泉、歐陽文、甘渭漢,少將鍾偉……他們以熱血和生命,為中國革命歷史書寫了傳奇。
別夢依昔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1987年,老班長王軍還是一個從美援老戰場上歸國不久的退役老兵來到韶山,時隔三十年的今天,老班長已成為了兩鬢霜花的花甲老人。三十多年前遙不可及的夢,在老班長燕子壘窩般的執著與堅守下,他建立的三五將帥紀念園作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座將帥堂,種植了『將帥林』,1614位將帥雲杉樹和陶瓷肖像,昭示著生命之樹長青,將帥精神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