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建『9+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框架 胃癌等七大類低保患者今明兩年將獲集中救治
2017-09-05 09:27:12 來源:生活報  作者:袁成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9月5日訊 4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發布《黑龍江省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方案》。《方案》要求,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為主體,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取暖救助、臨時救助為輔助,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9+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框架。通過『9+1』體系框架兜底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在保障好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受災人員的同時,重點救助去產能貧困群體、困難轉業志願兵(士官)群體、農村建檔立卡貧困群體、困難殘疾人群體、農村貧困老年人群體和農村困境兒童群體,確保各項附加優惠政策的落實。

  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人員2020年集中供養率不低於50%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加快推進省低保標准和省級扶貧標准『兩線合一』;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家庭貧困狀況評估指標體系,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符合扶貧條件的農村低保家庭按照規定程序納入建檔立卡范圍。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不斷提高低保標准,確保到2020年全省農村低保標准高於國家扶貧標准。

  健全完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各地、各部門要盡快制定特困供養人員財產認定標准和照料護理標准,進一步提昇全省特困供養標准,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於城鄉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著力推進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人員集中供養,確保2020年集中供養率不低於50%。

  今明兩年集中救治七大類低保患者

  完善醫療救助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將低收入家庭重點對象、因病致貧家庭以及縣級以上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要研究制定面向農村因病致貧家庭的大病救治政策,簡化救助流程。2017-2018年重點對我省『健康扶貧管理數據庫』中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和低保對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髒病等7大類患者進行集中救治。對上述疾病實行單病種付費,控制費用總額,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後自付費用仍有困難的,加大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為急危重傷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加快建立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相銜接的醫療費用同步結算機制,推進『一站式』信息交換和費用即時結算,實現信息共享、結算同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向困難群眾傾斜政策的落實。

  完善教育救助制度。進一步健全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教育階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證『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優先將在各級各類學校就讀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納入現有的學生資助體系,並按規定的資助標准和覆蓋范圍予以資助,努力做到『應助盡助』。

  低保家庭有勞動能力成員至少一人就業

  完善住房救助制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房地產市場狀況以及財力可能,制定並及時調整住房困難標准和救助標准。確保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解決。

  完善就業救助制度。依托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提供政策諮詢、崗位信息、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對就業救助對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確保最低生活保障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成員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

  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基本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及時給予救助。要加強救助管理機構建設,及時救助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

  完善取暖救助。根據煤炭等取暖物資價格波動情況,合理調整制定取暖補貼標准,滿足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要求。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