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市香坊區:發電設備產業基地打造工業轉型示范區『助推器』
2017-09-05 19:52:5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昌林 遲亦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5日訊(吳昌林 記者 遲亦達) 自2007年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至今,哈爾濱香坊區發電設備產業基地走過了十個年頭。日前,該基地通過培育和扶持現有企業,吸引和帶動相關的配套企業入駐和壯大,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配套產品,在為『三大動力』等企業配套的同時,面向國內同行業及電廠協作配套,著力形成有更強自主創新技術優勢和規模效益的骨乾企業集群,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不斷增強。

  據了解,香坊區轄區內大型企業、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相對集中,依托三大動力,區域內形成了一批發電設備配套企業,使香坊區發電設備產業基礎雄厚。香坊區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建設了哈爾濱發電設備產業基地,並於200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國內同類行業第一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

  基地建成後,以『三大動力』為龍頭,構築起完備的公共服務平臺。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攻克了一批發點設備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電設備產品,鞏固和擴大在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的優勢,注重引導企業圍繞發電設備產業,做大做強和拉長產業鏈,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技術水平高的發電設備配套企業帶動了基地的迅猛發展,擁有了火電、水電、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全面綜合生產能力,形成了以發電設備骨乾企業為龍頭、以規模企業為重點、以中小配套企業為支橕的梯隊式產業集群。

  目前,國內外電力市場需求整體下滑,招標項目有所減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面對這些不利因素,哈爾濱發電設備產業基地制定了『內外齊抓、雙管齊下』的方針。一方面,進一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政府對創新的引導推動作用,強化前瞻性技術創新部署,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研發,推動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形成目標產品、快速實現產業化,為發電設備產業邁向全球中高端產業鏈提供了有力支橕。另一方面,逐步加強與美國GE、法國阿爾斯通、日本三菱及東芝等國際知名公司的交流合作,通過聯合設計、制造及技術引進等方式,掌握了大容量、高參數成套機組的設計制造技術,從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屢屢勝出,產品遠銷印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老撾、塞爾維亞等國家。

  基地秉承『促進+寬容』的成果轉化理念,營造『敢於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加快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推廣『科學家+企業家』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基地率先自主開發了當今世界參數最高的66萬高效超超臨界、66萬及100萬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技術,填補了我國技術空白,創造了新的世界之最。國內首臺立式六相脈衝發電機成功研制。新開發的新一代低NOx燃燒技術已在京津冀首臺近零排放機組三河電廠得到應用,NOx排放較改造前降低60%以上,該機組也成為京津冀環保改造示范工程。

  2015年,基地新建國內電站鍋爐行業唯一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哈鍋燃燒技術中心為主體,包括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材料試驗室和工藝試驗室,佔地6,200平方米。目前,實驗室已經開展20多種國內外動力用煤的燃燒特性研究、低氮氧化物燃燒器試驗研究、新疆准東煤和哈密煤結焦特性研究、生物質摻燒特性研究、無煙煤W火焰燃燒技術研究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為哈鍋高效清潔燃煤電站鍋爐研制提供有力支橕,有效保證了哈鍋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和各項指標的先進性。特別破解了准東煤燃用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在新疆特變電工350兆瓦超臨界鍋爐上燃燒90%以上准東煤且連續安全可靠運行一年以上的重大突破,經工信部組織行業專家鑒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發的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和高效超超臨界機組鍋爐成功投運,各項參數達到世界最高水平。實驗室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和行業科技進步獎,其中,『60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鋼管研制與應用』項目研究成果成功替代進口,打破了國外對超超臨界鍋爐高端材料的壟斷,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鍋爐行業中唯一獲獎企業。

  據悉,基地將繼續借助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東風』,緊緊圍繞『中國制造2025』偉大工程和宏偉目標,以加快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構築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為主體,以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為重點,繼續搭建發電設備產業技術資源共享平臺,進一步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不斷增強基地龍頭企業和區域內發電設備行業及配套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使發電設備產業基地真正成為推進香坊區工業轉型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推進器』。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