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一戶帶七戶同走脫貧路
2017-09-09 08:5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可心 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9日訊 秋高氣爽。在綏化通往望奎的公路邊上,一個掛著『老張頭綠色采摘園』的蔬菜大棚格外吸引來往車輛和行人的注意。承包大棚的是望奎縣東郊鎮廂蘭五村村民張中和高艷霞夫婦。高艷霞說,這是村上的扶貧項目,她家是『貧困戶』脫貧帶頭人,和另外7個貧困戶一起承包了這裡的18棟大棚。『說實話,種大棚的錢都是東拼西湊借的。』55歲的高艷霞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她快言快語地道出采摘園的由來。

采摘園裡葡萄熟了。

記者采訪高艷霞。

  去年,村裡建起大棚扶貧項目。當時,村乾部做工作,希望她能挑頭兒帶著另外7個貧困戶一起乾,早點摘掉貧困帽子。『大伙兒覺得我行,認可我,我就乾。8個貧困戶裡算上我們老兩口就6個人能乾活,我不張羅誰張羅!』高艷霞把種大棚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走進大棚,西瓜、茄子、菇娘、辣椒、葡萄、草莓等,種類繁多。外面下著綿綿細雨,棚內有人正在采摘果蔬。高艷霞告訴記者,貧困戶們身體都不好,忙不過來就得僱人。采摘旺季一天得用工20來人,一個工人一小時8元工錢。

  『這不是我一家的買賣,必須把賬記清楚。』高艷霞拿出賬本,『我識字不多,這個賬本除了我沒人能看懂。』

  說起老伴張中,高艷霞很心疼。『你看看我老伴兒,體重纔74斤。他已經連續兩三個月半夜12點鍾就起床去市場佔位置,為的就是快點把菜賣出去。』

  記者約定第二天早晨與張中一起去菜市場賣菜。

  次日凌晨3點半,小城漆黑寂靜,記者趕到望奎縣城內的三道街市場,這裡已經聚集了眾多菜農,等著向外批發果蔬,當地叫『開菜』。張中佔據了這條街十字路口的好位置,一看便知他又起了一個大早。張中說,他半夜12點就從采摘園出來了,一共帶了12箱果蔬。不到3點,8箱西紅柿就以8角錢一斤的價格賣光了。4點鍾,還剩下2箱菇娘和2箱綠珍珠品種西紅柿。『再等一會兒賣不出去就得拉回采摘園擺在路邊賣了。』正當他想要把剩下的果蔬搬回車上的時候,客戶來了。一個出早市的農民以每斤3元錢的價格買走了2箱菇娘,價錢從93元講到了85元。張中一邊數著錢一邊說,『這也太狠了,一下講掉8塊錢!』

  清晨4點半,縣城從沈睡中醒來,像張中一樣的幾十戶菜農已經開著電動車從市場撤離。距離三道街市場僅一條街之隔的四道街早市剛剛熱鬧起來。對於這個小城來說,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像張中這樣的菜農早早來過。這個市場,在無數個漆黑的深夜和凌晨,帶給貧困戶張中多少致富的希望。張中小心翼翼地放好這一大早辛苦『開菜』的收入,老伴兒高艷霞的賬本上又可以劃下一道用工結賬的符號。

  魏井友家是高艷霞帶領的7個貧困戶之一。去年,就是他主動找到高艷霞要一起承包大棚。不光自己加入,還讓腿殘疾的弟弟也加入進來。魏井友說,就是信得過高艷霞,她張羅的事有准兒。高艷霞說,現在采摘園每天能賣四五百元錢,邊賣邊給工人開工錢,而且剛剛又購買了一批草莓苗,打算冬天賣草莓。至於每家能分多少錢,她現在還沒有算總賬。『今年效益比去年好,大家信得過我,我就把大棚事業繼續下去。』高艷霞很有信心。

  一位當地乾部感慨說,高艷霞和張中只是眾多貧困戶中最為平凡的一戶,也許他們每一份收入並不多,脫貧腳步並不快,但他們不斷發掘自身潛力,勤勞實乾,不但自己努力脫貧,還不忘幫襯鄰裡,這樣的貧困戶值得尊敬和贊揚。

  說起理想,高艷霞說還想試水『農家樂』,爭取帶著7個貧困戶早日脫貧。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喜迎十九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