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3日訊 站在黑龍江畔,看著滾滾東去的江水,馮忠輝眼裡帶著笑。
一年前來同江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投資旅游,他親眼見證了這個位於祖國東極之地的少數民族小村因旅游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文化提昇旅游高度,用體育打大旅游廣度,用綠色農業增加旅游厚度,通過開發民族旅游帶動村民奔小康,自2016年5月至今,八岔村旅游已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
『旅游業是八岔村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不過要想讓旅游業能夠真正成為八岔村支柱性的產業,絕不能操之過急,必須一步一步來。先將自身的基礎設施做好,只有基礎設施和景點設施具備一定的能力後再談合作,旅游業纔能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說。
八岔村采取村企聯合的方式搞旅游開發,而合作對象就是馮忠輝。
『最初想將投資地點定在八岔,我們是相中了這裡真正的原生態,房子和土地都沒有經過開發,原汁原味的赫哲風情和文化成為我們的主打產品。』馮忠輝說。
發展旅游,赫哲族歷史文化是其中的重頭戲。同江市赫哲族文化中心項目與三江口博物館翻修工作緊鑼密鼓開展起來。赫哲族文化中心坐落在同江市沿江大道北與三江口大街西交會處,北鄰江心島,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面積46000平方米,分為伊瑪堪演藝廣場、赫哲文化大樓兩大部分。其中大樓為二層多功能設計,主要由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多功能演出劇場、伊瑪堪傳習所、魚皮制作技藝坊、樺皮制作技藝坊等部分組成。經過緊張的施工,目前工程已經完工。
發展旅游,用活動提昇八岔知名度、美譽度。『赫哲之夏·相約八岔』漁獵文化節、『赫哲冬捕節』、『赫哲雪鄉節』等多項活動很好地展現了八岔赫哲族鄉的歷史風韻和現代風貌,促進八岔赫哲族鄉的文化與旅游建設。
發展旅游,需要有明確的思路與方向。據了解,為了更好地發展特色旅游及民族文化,八岔鄉邀請了大連民族大學等專業機構對全鄉產業、旅游及民族文化發展進行總體規劃設計。開闢了『赫鄉民俗體驗游』及『八岔島濕地游和灘地漁獵體驗游』兩條旅游線路,累計接待游客2.9萬人次,過夜游客2000人次,實現旅游純收入15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小節慶推動大旅游。
『除了旅游業,我們還要從其他方面給八岔的赫哲族百姓創造更多的致富途徑。比如糧食深加工、豆制品生產、漁業制品、野菜制品、手工產品,讓赫哲族百姓致富的道路多樣化。』對於未來,馮忠輝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發展旅游,需要全方位的付出與合作。當前,同江市正在向做活文化旅游聚焦發力,構建以城區赫哲族傳統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區、街津口赫哲族民俗文化傳承保護區、八岔赫哲族漁獵文化參與體驗區以及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赫哲文化輻射帶』為內容的『三區一帶』,形成最具優勢和吸引力的特色旅游品牌。建成後的赫哲族文化中心和三江口赫哲族博物館的翻修昇級,不僅能夠更好地傳承與保護赫哲文化,更將會成為同江市市民、外來游客欣賞民族文化、休閑、娛樂的平臺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