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編外航天人』 有個飛天夢 大慶六旬老人制出上百個模型火箭
2017-09-17 11:03: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曉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9月27日訊 9月15日9點,在大慶市一所學校的操場上,幾枚火箭衝天而起,拖著長長的尾巴,飛至百米高空。幾秒鍾後,箭體分離,火箭和兩條彩帶緩緩飄落……表演成功, 65歲的楊長德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他這次帶領學生演練發射模型火箭,是要為即將在大慶舉辦的央視中秋晚會助陣。

  說起楊長德,可大有來頭,他是有名的編外『航天人』。這些年,他制作出十多種、上百個模型火箭,累計發射成功千餘次。他制作的模型火箭飛得高,昇空成功率高;教出的學生在省市乃至國家級比賽中屢次獲獎;曾先後受到長征二號F火箭原總指揮黃春平和航模界元老黃永良的鼓勵。近日,記者采訪了楊長德,聽他講述自己與模型火箭的故事。

  師范畢業的他竟然有個『飛天夢』

  楊長德一直有個『飛天夢』,並一點點將夢想變成了現實。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喜歡動手做玩具,用鐵絲彎彈弓、手槍都不在話下。偶爾有親友送玩具給他,他都要拆開鼓搗一下,看看裡面的奧秘,然後再重新組裝。就這樣拆了裝、裝了拆,楊長德把自己練得心靈手巧。這為以後制作模型火箭,打下了基礎。

  少年時,楊長德開始對飛行器感興趣。『呀!飛機,我要能造架飛機該多好啊!』偶然幾次看到飛機,他興奮得直嚷嚷,並萌生了『飛天夢』。

  後來,楊長德從大慶師范學校畢業,到大慶市薩爾圖區風雷小學當了一名老師。1989年,學校從浙江引進了一批飛機模型套材,要在學校開展航天知識教育。雖然只有中專學歷,但心靈手巧的楊長德主動『請纓』,當起了科技老師,從此有了追逐夢想的機會。

  垃圾箱裡撿材料造出『衝天』模型火箭

  楊長德接觸模型火箭是從1999年開始的。當時,他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關於模型火箭的介紹,覺得很有趣,就訂購了兩套。『照著說明書反復研究,先弄清了哪個是助推器,哪個是發射架、點火器……再進行組裝。』楊長德說,這個過程他用了兩三個月。之後發現,制作模型火箭的材料很貴,還不好買。『當時我就想,能不能用啥東西當替代品呢?』結果,垃圾箱成了他的『百寶囊』。做模型火箭用的三合板、木方、竹絲、鐵絲、鋼絲等材料,總能在垃圾箱裡找到。於是,楊長德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每次遇到垃圾箱,都要上前瞅瞅,翻翻有沒有可用的材料。

  光靠自己翻垃圾箱,撿到的材料並不夠,於是,他又瞄上了收廢品的三輪車。遇到收廢品的車子,就上前翻一翻,見有用得上的東西就買下來。

  為了找到適合做模型火箭頭錐的木塊,他還跑到工地上跟人家磨嘴皮子,軟磨硬泡地弄回來不少材料。發現廣告傳單有時用的紙張很好,很適合做模型火箭的主體,他就經常去大慶的繁華鬧市區收集廣告單。

  2000年元旦,楊長德成功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枚模型火箭。除了發動機,用的都是撿來的廢舊材料,總造價只有二十多元錢。當火箭衝上天空那一刻,年近半百的楊長德興奮得像個孩子。

  培養『小航天人』在大慶建了數十個航模基地

  2002年,楊長德退休在家,偶然看到雜志上一篇名為《讓科技不再遙遠》的文章,被深深吸引。隨後,他給雜志社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想在中小學開辦航模基地的想法。不久,楊長德收到了一封回信,是長征二號F火箭原總指揮黃春平寫的。『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做夢都沒想到能收到他的信。』楊長德告訴記者,他後來纔知道,雜志社把他的信件轉給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征二號F火箭原總指揮黃春平。

  同年,楊長德在大慶市直屬機關第二小學組建了一支模型火箭表演隊。

  2005年12月,《中國航天報》報道了楊長德的故事,稱他為『編外航天人』。

  2006年,楊長德帶學生到山東濟南參加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他的學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7年10月,大慶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聘請楊長德擔任航模俱樂部的教練。他精心編排適合青少年的航模授課內容,輔導學生制作模型飛機、模型火箭,還跟隨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開展『流動科技館進校園』活動,把『業餘』航天技術帶進了中小學校園。

  2010年7月,航模界元老黃永良得知楊長德的故事,也寄來一封信,鼓勵他繼續為培養孩子們的航天夢想努力。

  楊長德感覺渾身充滿了乾勁兒。目前,他在大慶市已建立了數十個航模基地,讓近萬名中小學生喜歡上了航模。

  2012年8月,在第十四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中,楊長德的兩名學生制作的航模火箭榮獲單項優勝獎。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黑龍江與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