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七旬老人陳吉有拍片數萬張 鏡頭記錄松花江兩岸2年之變
2017-09-17 11:20: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明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9月17日訊 12年,按下13萬次快門,拍了數萬張照片……老攝影人陳吉有通過手裡的鏡頭,以獨特的大視角記錄下松花江兩岸的變遷,數萬張關於哈爾濱城市發展的剪影被他收錄進鏡頭並編輯存檔。

  12年間,為了找到最佳拍攝視角,他在松北區購置了一套高層樓房,各品牌的照相機17臺,鏡頭更是多得數不過來,僅置辦這些『家當』就花了不下百萬。有人不理解地說:『這個老人是不是瘋了?』但熟悉他的人都表示:『陳老用鏡頭留住了我們的記憶。』

  14日下午,陳老來到位於松北區賽麗斯家園小區的工作室,用再熟悉不過的裝備開始拍照。這樣的場景,已經融入這位老攝影人的日常生活。

  自學攝影技巧 大視角記錄冰城變遷

  初見陳老,眼前這位戴著眼鏡、雖有華發卻精神矍鑠的老人,根本不像已經76歲高齡了。進入陳老這處位於15層的攝影工作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臺大型噴繪機,陳老告訴生活報記者,『這是為了打印巨幅照片,專門買的!』在一間書房裡,兩三米的巨幅攝影作品隨處可見,許多剛剛噴繪出來還未來得及裝裱。

  陳老告訴記者,從小時候起,他就對攝影有著強烈的興趣。上世紀60年代,他經常背著照相機,騎著自行車到處走,走到哪拍到哪。參加工作後,如果單位要開大會,大家都搶著去,因為陳吉有肯定會背著相機,給大家拍合影,幸運的還可以單獨照上幾張。直到2005年,陳老退休,攝影終於從他的業餘愛好變成了『專業』。為此,他特意買來許多攝影教材,研究拍攝技術。現在,僅這方面的書籍就裝滿了兩大箱,陳老偶爾還會拿出來翻閱。

  雖然出生於江蘇南京,但陳吉有4歲時就和家人一起來到哈爾濱,這裡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想要記錄這座城市的變遷,哪裡最具代表性?陳老思前想後,那一定是松花江兩岸的變化。想法有了,可是要去哪拍攝呢?2005年,陳老做出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在松北區賽麗斯家園小區購置了一套15層的住宅,專門作為他的攝影工作室。此後,他將松花江作為創作主線,以鳥矙松花江哈爾濱段為主畫面,全景式展現了陽明灘大橋至松浦大橋區域的城市景觀,寬闊蜿蜒的松花江水面、綠草蔥郁的濕地長廊。

  2009年7月10日,陳吉有拍攝的松花江兩岸濕地風光。(圖片由本人提供)

  借助『機器人』 576張小照片拼成4.5米長巨幅作品

  陳老的攝影作品都是大場景的巨幅作品,拍這樣的作品,單憑一臺照相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借助巨幅接片全自動雲臺,這臺黑色的類似三角支架的器材,陳老給它起了個可愛的名字—— 『機器人』,因為拍攝時將它與照相機相連,它就可以自動將多張照片進行拼接,最後形成一張大場景的攝影作品。

  在陳老的作品中,有一張長約4.5米、寬約1.2米的照片,拍攝前構圖時,陳老將眼前的場景切分成16行、 36列,這樣就變成了576個小格子,再依次拍攝這些小格子裡的畫面,最後通過『機器人』進行拼接。『也就是說,這幅長4.5米的照片,其實是由576張小照片組合而成的。』陳老說,因為拍片數量多,有時他在窗前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而且因為天氣、光線等問題,還經常拍不到滿意的照片。

  記者看到一幅長約3米的《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作品,壯美、雄渾、遼闊,江南岸的樓群錯落有致,仿佛城市『最美的天際線』。陳老告訴生活報記者,為了拍出這張照片,他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有時拍著拍著突然起霧了,有時開拍時太陽剛出來,漸漸地光線太足與後面的照片拼不上了,只好從頭再來。』陳老說。

  花百萬置『家當』 攝影作品被多家單位采用

  12年來,陳老按下超過13萬次快門,留下數萬張照片。工作室裡僅佳能、索尼等品牌的照相機就有17臺,鏡頭更多,為了打印照片,他還特意買了一臺愛普生的噴繪機……僅置辦這些『家當』,陳老就花了不下百萬。在省攝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卞永平眼中,陳老對這座城市有著難以言表的情懷,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陳老還是個熱心腸,每次協會組織活動,他都會幫忙安排場地、用車、就餐等。

  陳老的攝影作品《哈爾濱萬頃松江濕地》,被首屆哈爾濱濕地節采用,制成影像長卷,在『2011哈爾濱-香港經貿洽談會』和『哈爾濱市代表團在澳門舉行的旅游合作專場推介會』上進行了展示,被一些名人收藏。佳作《大美哈爾濱》巨幅攝影作品,被哈爾濱市委黨校、哈爾濱市檔案局、哈爾濱市財政乾部培訓學校懸掛於辦公樓大廳和接待室,作品《老道外》在由哈藥集團與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國家級攝影大賽上榮獲二等獎。

  出版畫冊免費送 並提議建攝影塔

  退休這些年,陳老也會到國內外的許多城市走走,無論走到哪兒,他都會帶著心愛的相機,就連妻子也受他感染,漸漸喜歡上了攝影。

  他曾去過澳大利亞,當登上悉尼攝影塔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整 個城 市盡 收眼底,而且塔高剛好適合拍攝。』回到國內,陳老在上海也登上了攝 影塔,從此他便有了一個心願:希望在哈爾濱也能建這樣一座攝影塔。『它不僅能為攝影愛好者提供專業的拍攝場地,而且可以成為旅游景點。』陳老說,現在他已經草擬了一份報告書,希望能通過政協委員提案,早日建成攝影塔。

  情系鄉愁,是一份赤子之情。為了表達這份情懷,最近陳老將多年在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拍攝的作品精心整理,編輯出版了《大美哈爾濱》畫冊,並准備免費贈予相關部門。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