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擦亮文化紅星的金字招牌 紅星區文化產業發展紀實
2017-09-18 14:02:00 來源:東北網-伊春日報  作者:趙晨光 白楊 康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8日訊 近年來,伊春市紅星區委、區政府將文化產業確定為轉型昇級、綠色崛起的重點支柱產業,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一批優質的文化企業應運而生,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截至目前,該區共有8大類31家文化企業,從業人員197人,資產總計1672.5萬元,年營業收入419.8萬元。

  打牢基礎文化產業發展後勁十足紅星區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資1.6億元建成圖書館、綜合體育館、人民廣場、室外標准化田徑場等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達45615平方米;農家書屋覆蓋全區12個林場(所);新建3個社區文化活動室,改擴建一處文化館。全區各類文化人纔踴躍加入文聯,成立了14個藝術團體,舉辦廣場文藝專場演出20餘場,開展各類體育賽事6大項110餘場,舉辦了3次文藝志願服務進場(所)及對外文藝演出交流活動、3期書畫攝影美術展覽,全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2016年,該區投資1625萬元完善紅星區火山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新建1.4萬平方米的公園停車場,5000延長米的游覽步道,15處休閑觀景臺,新開發兩處火山岩杜鵑花海游覽區,火山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建設得到有效提昇。

  龍頭引領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紅星區大力打造重點文化項目,扶持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發展。該區建立婦女創業基地,創辦『巧姐』手工坊,生產興安杜鵑、玫瑰、百合等10個系列、百餘種產品。文化企業生產的剪紙、刺繡、杜鵑香薰等特色民間手工藝產品,杜鵑花茶、杜鵑花糯米香糕等10餘種杜鵑花特色食品銷售額近4萬元,間接帶動消費產值超過50萬元。該區還扶持北紅瑪瑙加工、『北沈香』工藝品等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幫助山河瑪瑙玉石加工廠聘請『海派玉雕協會』雕工大師,提昇其工藝品的加工能力,現在,該廠年雕刻加工瑪瑙成品千餘件,產值達100餘萬元。永波木雕工作室生產雕刻的工藝品供不應求,但原材料不足和技術工人短缺制約了企業發展,政府幫助他們解決原料短缺的問題,還選派5名貧困職工進廠學習,實現了企業發展和政府扶貧雙贏。2014年,紅星區成立興安戀工藝品飾品加工廠,區政府為企業提供2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並協調生產用電,辦理貼息貸款,幫助其注冊『興安戀』、『相依戀』商標。目前,該企業可生產六大系列200餘種產品,獲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兩項外觀設計專利。2016年,在伊春市(東北亞)森林博覽會上,興安戀紅松子手串系列產品榮獲金獎,成為我市帶有『伊春標識』的特色文化產品之一。

  節會為媒文化產業發展迸發新活力紅星區突出文化產業發展,堅持推進『文化+旅游』、『文化+養生』融合發展,積極舉辦各類節會活動,文化產業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該區依托火山岩杜鵑花海特色旅游資源,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今年5月,成功舉辦了首屆火山岩花海小鎮杜鵑文化節,以『共享杜鵑文化暢游大美紅星』為主題,推出行者拍花海、百家寫花海、百詩抒花海、畫家繪花海等系列文化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著名畫家、攝影家、書法家、詩人慕名前來采風創作,應邀前來的中國女畫家協會主席孔紫還為紅星火山地質公園——女畫家協會北方創作基地揭牌。

  今年7月,我市舉辦首屆旅游發展大會,紅星區借此契機積極對外推介優質旅游文化資源,吸引『天南地北伊春人』一行到紅星區考察旅游資源。考察期間,山東省金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紅星區政府初步達成『山東美協畫家村紅星養生創作基地』建設項目合作意

  向,建設『畫家村』高端休閑養生特色小鎮,項目集康體養生、旅游度假、采風創作、藝術品拍賣、電子競技訓練比賽等多功能於一體。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潮流下,紅星區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文化紅星的金字招牌光彩奪目,文化產業正成為該區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綠色化轉型發展新的『增長極』。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