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訊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菜市場裡到處都是新鮮蔬菜和各種水果,讓買菜的市民目不暇接。9月17日一早,市民於阿姨又和以往一樣,來到了家門口的廣源菜市場,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滿目的果蔬,她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談起如今的生活變化,滿滿的幸福感讓於阿姨(左一)笑出了聲。
老姐妹兒一起回憶過去
於阿姨名叫於春蘭,今年67歲,家住東風新村慶龍小區。為了給正在上學的孫子做午飯,幾乎每天清晨她都得到菜市場上逛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菜兒,能讓她的餐桌出現新花樣……
還不到上午10點,收獲滿滿的於阿姨和兩位老鄰居就回到小區,坐在樓下邊擇菜邊聊天。
『如今這市場上是啥菜都有,就看你會不會做了,那些年和現在真沒法兒比。』於阿姨性格外向,愛說愛笑。提起以前的吃喝,她陷入了回憶。
『我年輕那會兒,夏天除了豆角、茄子、辣椒這些時令菜,再也沒有別的菜了。那時候家裡孩子多,掙的錢有限,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時纔能吃頓像樣的飯菜。那時燉豆角都不放肉,一小勺豬油能燉出半鍋豆角,等菜一上桌兒,孩子們一搶,菜盤就見底兒了。』於阿姨說,那時夏天有本地菜還好一些,能換換樣兒。等進了冬天,只能吃秋儲的白菜和土豆。那時一到秋天,家家都得買幾百斤秋菜,真是上頓白菜土豆,下頓土豆白菜啊,偶爾換換口味,也只是酸菜燉土豆。
『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過年的菜譜呢,一盤芹菜炒肉、一碗土豆燉排骨、一盤拌涼菜,一盤膀蹄肉……四五樣菜,就算過年了。』於阿姨回憶說。
『那時候家家都這樣,就是想花錢買點新鮮的,也沒有賣的。』說起以前的日子,和於阿姨一起買菜回來的王阿姨也深有感觸。『我年輕時,水果只在過年時纔有,還是凍的,而且除了凍梨就是凍柿子。哪像現在,新鮮水果整箱買,豬肉和海鮮,想吃啥就買啥,天天都能跟過年一樣。』
如今好日子天天像過年
坐在一旁的於阿姨接過話說:『可不是嘛,現在每個周末,我家孩子們一回來,全家人聚在一起,總要做十幾個菜,我家是每周都過一次年啊!哈哈……』於阿姨笑著說。
『現在吃的不僅品種多,還便宜呢。』指著袋子裡的菜,王阿姨對記者說,土豆和白菜纔3毛9分錢一斤,比秋菜大批上市時還便宜呢……
提起餐桌的變化,於阿姨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啥就有啥,可以說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因為交通便利了,一年四季咱東北人都能吃上許多南方的蔬菜,要是在以前,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於阿姨告訴記者,家裡平常一頓飯能做出好幾個硬菜來,看到家裡人吃得特別開心,她覺得自己是收獲幸福最多的人!
蔬菜上餐桌要過『三道關』
大慶九區批發市場,是咱大慶人的『菜籃子』、『果盤子』,這裡是大慶五區四縣及周邊地區蔬菜、水果的主要供應地,市民每天買的果蔬,90%以上都是在這裡批發出去的。
記者從九區批發市場了解到,為讓百姓吃到新鮮價廉、品種豐富的蔬菜,國家對運菜車輛施行了『綠色通道』,由於費用降低了,菜商們更願意去外地拉蔬菜。另外,從『菜園子』到餐桌,要過三道關。每天,蔬菜一進市場大門,就要出具產地證明,沒有產地證明的,直接『請』進農產品快速檢測室進行檢測,主要檢測農藥殘留。同時,在一天的銷售中,市場工作人員還會隨機抽檢。
聊著聊著,就快到中午了,於阿姨拍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和老姐們兒說:『我得回去提前給小孫子准備午飯了,晚上兒女們都回來吃飯,我要多做幾個拿手菜,因為我們家又要「過年」了!』伴隨著於阿姨開心而爽朗的笑聲,她拎著菜向家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