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訊(記者 霍梟涵 莊園 王忠岩 編輯 張廣義) 近年來,雞西市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針對學校德育普遍存在的重說教、輕實踐、易落空的問題,將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創新德育形式、弘揚傳統文化、強化養成教育』上,注重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和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作用,將學校德育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相融合,更加關注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凸顯學校德育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和平小學經典閱讀課堂。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雞西市德育工作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心,並將其融入課程體系、教學活動及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小學以培養習慣為重點抓好養成教育,初中和高中在持續抓好養成教育的基礎上,以明理導行和成人成纔為重點抓好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努力培養健康、陽光、有修養、有能力、有知識的人。
在小學階段,雞西市把德育工作重點放在了規范行為、打好基礎上,通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嘗試養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書寫和文明禮貌等習慣。全市所有小學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師生在教室內進行閱讀或寫字,開展全市『書香校園』創建活動和師生書法比賽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人格。

恆山中學特色體育活動『排球操』。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在初中階段,重點開展體驗教育。通過嘗試體驗讓學生在嘗中學、在試中做,初步體驗參與各項活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與品質,在嘗試體驗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構建體驗式課堂,提出了『五大教育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創設體驗基地,讓學生通過體驗感受勞動的辛苦、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力量;開展體驗活動,在生命成長體驗上,倡導把『授受知識、開啟智慧、潤澤生命』作為根本追求,引導學校對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高中階段,全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教育去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善公民的基本素養。開設德育實踐課程,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積累對生活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健全的人格;開設『職業與人生』、『學業自主發展規劃』等校本課,引導學生在已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人生發展規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力和責任感,從思想和心理上都成熟起來,健康地步入成人社會。

雞西四中學生練習書法寫作。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雞西市『養成·體驗·實踐』德育模式實施幾年來,全市湧現了40所好習慣示范校、8所德育特色學校,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學生的閱讀與書寫能力、探究與合作能力、規則與文明素養、感恩與責任意識均明顯提昇,家長由原來的學校監督者、質問者、甚至對立者,逐漸轉變為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