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9月14日訊 在中國玉米主產區黑龍江,糧農們最近欣喜不已。『以後玉米不怕賣不出去了,國家鼓勵燃料乙醇生產,幫我們解決了賣糧難的大問題。』黑龍江省肇東市玉米種植大戶王濤說。
王濤今年種了15畝玉米,他准備都賣給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只要質量達標,就能賣出一個好價錢』。
中國政府本周出臺了《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明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覆蓋。燃料乙醇是聯通農業、能源和環保的戰略新興產業。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推行燃料乙醇。2001年起,中國陸續在廣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啟動生物燃料乙醇試點。

金秋時節,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曬場鋪滿了收獲的玉米棒。張偉 攝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生物燃料乙醇可以充當中國國內糧食供求的『調節器』和人畜不能食用糧食的『消納池』,在不影響糧食生產力的情況下,有利於玉米去庫存,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
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和儲存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2016年中國玉米的總產量2.2億噸,庫存大約2.3億噸。三年以上的玉米就定義為陳化,陳化糧即使是做飼料原料也不行。
黑龍江省糧食局工業處副處長吳春甫說,從長遠來看,擴大燃料乙醇生產有利於解決中國糧食結構性過剩,特別是玉米庫存過剩及存儲財政補貼成本大等問題。
據權威機構測算,中國每年產生的超期超標等糧食可支橕一定規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
依托燃料乙醇產業發展,黑龍江已形成完整的玉米采購、加工、生產燃料乙醇的全產業鏈。目前全省燃料乙醇年產量達到40萬噸,混配乙醇汽油達到300萬噸以上,產業規模居中國前列。
燃料乙醇生產也為農民增收做出貢獻。黑龍江生產燃料乙醇每年所需的120萬噸玉米,都是由肇東周邊200公裡內區域的農民供應,涉及農戶40餘萬戶,年帶動農民增收約1.6億元。

今年7月,八五二農場玉米大田植保作業。張偉 攝
肇東市糧食局局長汪震說,像燃料乙醇這樣的糧食加工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的資源配置,能夠反向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技術革新,促進農民增收。
針對生物燃料乙醇產業『與人爭糧』的問題,李國祥表示,現階段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產量過剩,多餘的庫存需要消耗。
此外,中國國內每年可利用的秸稈和林業廢棄物超過4億噸,30%即可生產生物燃料乙醇2000萬噸。這些都為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消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聯合國可持續能源倡議小組專家奧斯特米爾博士認為,對生物燃料和糧食安全之間關系的誤解是影響燃料乙醇推廣的障礙,新的政策工具將為加速發展生物燃料創造機會。
國際經驗表明,發展生物燃料乙醇可以為大宗農產品建立長期、穩定、可控的加工轉化渠道,提高國家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
在生物燃料乙醇需求拉動下,過去40年時間裡,美國玉米種植技術不斷革新,產量由1.48億噸增至3.53億噸,燃料乙醇總產量超過4500萬噸,沒有出現玉米供需壓力。
通過立法,車用乙醇汽油在美國應用已實現全覆蓋,有效提高了能源安全水平,減少了機動車有害物質排放,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4350萬噸,增加就業崗位40萬個。

圖表:車用乙醇汽油將在全國推廣,2020年基本實現全覆蓋。新華社發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人們正在尋求一條在經濟上可行、資源上可持續、能同時解決能源和環境雙重問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燃料乙醇在交通去碳化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乙醇汽油與純汽油相比,減排超過50%。
截至目前,中國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費量近260萬噸,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已有11省份全境和5省份部分地區試點推廣乙醇汽油,消費量佔同期全國汽油消費量1.2億噸的1/5。
李國祥建議,為了防止出現『與人爭糧』問題,必須對燃料乙醇生產進行嚴格監管、審批,一旦糧食出現緊張,必須禁止用玉米作為燃料乙醇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