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近年來,紅星區東昇社區黨總支按照創建『五型』黨建要求,不斷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和方法,特別是在『開放型黨建』創建過程中,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提昇服務群眾能力,為黨員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東昇社區共有人口8921人,下設3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對於這樣一個大社區來說,要開展好黨建工作是個嚴峻的考驗。東昇社區黨總支利用互聯網不受空間限制、更新速度快、信息存儲量大、信息形式多樣等優點,把互聯網引入黨建工作中,使社區黨建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成效異常顯著。2015年被紅星區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被市委評為全市『五型』黨建『開放型黨建』標兵。2015年9月13日,東昇社區組織兩委班子成員、黨員乾部、網格長舉辦了開放型黨建『五大平臺』操作培訓班,受到了參學人員的空前歡迎,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也使黨建『五大平臺』真正在社區實現了推廣使用。依托這個大平臺,他們改變傳統授課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結合黨員乾部教育培訓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利用『伊春先鋒』、『紅星先鋒』網站開展各類黨員群眾教育培訓,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們運用市、區兩級網站,選取優秀課件,定期組織社區黨員乾部群眾集中學習、座談討論、專題輔導,系統學習黨建知識和實用技能,還將黨課二維碼公示在辦公樓各樓層醒目位置和服務大廳內,社區黨員乾部、居民群眾只要打開手機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就可以接受培訓和教育,實現了學習教育方便、快捷、高效的目的。為解決流動黨員學習難的問題,他們依托伊春黨建APP、紅星黨建APP,為流動黨員提供學習平臺,使每名黨員都能及時了解掌握黨的方針政策。退休黨員王林每年都到省外的兒女家居住幾個月,他經常登錄手機APP學習黨建知識,用他的話來說,『真是太方便了。』
利用微信操作靈活、方便、智能的特點,他們建立了『東昇社區共產黨員』微信平臺,隨時向轄區黨員群眾和流動黨員發送黨組織活動信息、時事政治、黨建知識、黨務信息等。通過開設微型黨課,增強了教育的吸引力和學習效果,使黨員群眾學得進、記得住、用得著,讓學習隨時、隨地、隨身。
為宣傳黨建、做好服務,社區黨總支專門安排總支副書記、總支乾事在多功能服務大廳『坐鎮』,針對群眾的意見和訴求及時答疑解惑、協調解決,在黨組織和群眾之間建起了一座『連心橋』。
為了構建開放型大黨建工作格局,他們積極開展『共駐共建』活動,通過與駐區單位簽訂共建責任書,建立駐區單位管理『責任田』,明確共建單位責任范圍,在綜合治理、安全防范、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美化綠化等方面實現了社區服務『無死角』,共駐共建『全覆蓋』。
他們積極創新服務形式,對社區在職黨員、年富力強退休黨員和158名駐區在職黨員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以駐區黨員所在黨支部為龍頭,劃分成13個志願服務小組,通過開展『三聯』活動、黨員進社區服務活動,實現了資源整合、組織融合、服務聚合的工作目標,打造了『一名黨員聯十戶,百姓困難我服務』、『我是社區人,我為社區作貢獻』等服務亮點。社區還與共建單位聯合開展『暖心助學』活動,以讓轄區貧困學生每天『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枚雞蛋』為目標,黨員乾部自發捐款,目前已有30名貧困學生得到了幫助。社區還與共建單位在轉型跨越發展、促進社區居民三次創業上大做文章,組織下崗職工和居民群眾參加食用菌、藍莓、養老、母嬰護理等培訓,有效地提高了社區居民的自主創業能力,並湧現出於通江、孟兆全、張寶田等多名創業大戶。在典型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下,一股創業致富的熱潮正在社區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