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小咬』被花大姐吃沒了?專家揭秘原因:自然死亡+降溫刮風
2017-09-22 15:06:40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趙政府 張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晨報9月22日訊 21日,哈市市民出門會發現,滿街的『小咬』不見了,難道是被花大姐吃光了?對此,哈市園林植保專家趙綏林表示,『小咬』銳減與自然死亡再加上前一晚起風降溫有關。

『小咬』聚集。

  『小咬』被花大姐吃光了?

  這幾天,哈市市民備受『小咬』困擾。有的市民折斷樹枝,邊走邊趕走面前亂飛的『小咬』,有的特意戴上了防蚊帽。21日,家住中山路的趙先生特意換了件深色的衣服出門,可是發現街上沒有多少『小咬』了,朝陽的地方也不多。聽說花大姐是『小咬』的天敵,難道是花大姐把『小咬』吃光了?但是,趙先生走了一上午也沒發現有很多花大姐。

  植保專家:自然死亡+降溫刮風

  哈市園林植保專家趙綏林說,這幾天花大姐確實在逐漸增加,但是『小咬』數量銳減的原因和花大姐沒有直接關系,主要是『小咬』自己到了壽命。經過他們觀察,今年『小咬』總數量和往年比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今年出現的比較集中,大家感覺多。因為『小咬』壽命只有7天左右,集中出現後,到了壽命也會集中死亡。同時,『小咬』怕風、降溫,20日晚上風大,還降溫了,所以『小咬』就死掉了。

民眾遮面出行。

  今秋花大姐可能略多

  『小咬』多了,花大姐會不會多啊?趙綏林告訴記者,花大姐確實是食肉動物,以『小咬』和介殼蟲為食。但是花大姐不吃空中飛舞的『小咬』,飛舞的『小咬』是雄性的,翅膀多、肉少,而粘在植物上的是雌性,翅膀小、肉多,還容易捕食,花大姐更喜歡吃雌性『小咬』。從生物規律上看,『小咬』多,作為食物鏈上一端的花大姐有更多的食物,會增加繁殖速度。花大姐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中尋找越冬的地方,今秋花大姐的數量也要看過幾天的天氣,如果偏暖花大姐可能會多些,但也不會多太多。

一名躺在椅子上的男子不堪其擾。

  花大姐沒毒咬一口沒事

  『小咬』雖然叫小咬,但是不咬人,可花大姐是咬人的。花大姐是食肉動物,落到人的皮膚上也會咬。但是皮膚科醫生池貴山表示,瓢蟲沒有毒,只要不是過敏體質的人,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即使過敏了,出現紅腫,過幾天也會自然消失。『其實它們不是在咬人,而是在尋找越冬的地方,用嘴嗑窩呢。』趙綏林說,如果害怕瓢蟲落身,可以穿深色衣服,因為瓢蟲喜歡陽光充足和溫暖的地方,所以一般都會選擇落在黃色等淺色衣服上。

  哈市瓢蟲九成為益蟲

  趙綏林告訴記者,瓢蟲俗稱花大姐,分為二星、三星、五星、七星等多種,以七星瓢蟲居多。目前哈市出現的瓢蟲九成以上都是益蟲,只有十一星、二十八星啃食植物的纔是害蟲。七星瓢蟲為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藥』。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