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大一新生受騙背2萬外債 省反詐騙中心:五類校園貸詐騙要當心
2017-09-23 10:41:49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明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9月23日訊 21日至22日,省銀監局、公安廳、教育廳等部門共同舉辦了2017年『送金融知識進校園』集中宣教活動。20名專業講師分別走進哈爾濱10所院校,通過現場授課、案例分析和互動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金融安全觀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22日下午的宣教活動中,講師們分享了發生在我省學生身上的真實案例。

  案例1幫『銀行經理』刷單大一新生竟背2萬元債務

  小孫是一名大一新生,9月初,他在網上看到一則貸款廣告:『不需投資,只要幫忙完成刷單,就可以獲得每單金額5%的提成。』小孫想賺些生活費,便嘗試聯系廣告上留下的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一家銀行的區域經理,為了完成單位交給的業績任務,希望能有人幫忙刷單。貸款後不用本人還錢,每刷一單給5%的提成,如果能拉來新客戶,每拉一人還能得到200元的額外提成。

  聽了對方的介紹,小孫答應了。拍了一張帶有身份證的自拍照傳了過去,『銀行區域經理』表示會以小孫的名義貸款2萬元,但這錢不用她還,過後會支付1000元提成。

  一周後,小孫不但沒得到提成,反被貸款公司催還2萬元貸款,便趕緊報警。

  案例2『學長』聲稱貸款創業背債人卻是學弟學妹

  今年5月,大學生小李在校園中遇到一名『學長』,對方說希望借她的身份證用用,貸款1萬塊錢買手機,並稱事後會給300塊錢好處費。『學長』告訴小李,他是想創業,通過倒賣手機賺差價。

  在『學長』的勸說下,小李答應了。起初,『學長』顯得很有信用,小李還介紹一些同學加入。可過一段時間卻收到催款電話,小李聯系『學長』時發現他早已不知所蹤。詢問身邊的同學她纔得知,原來被騙的有十幾名同學,而『學長』根本不是本校學生,而是校外人員。

  警方提醒:『日利率』看似利息不高幾千元本金利滾利或變幾萬元

  據省反詐騙中心民警張叡介紹,目前有136家各類互聯網平臺進入我省大學校園開展校園貸業務,參與學生2000餘人,涉及金額數千萬元。許多平臺將『年利率』,變成『日利率』、『周利率』,表面上看起來利息不高,可仔細一算幾千元的本金最後利滾利,可能變成幾萬甚至十幾萬元。

  要防校園貸,學生要嚴密保管個人信息及證件,不輕易借給他人。另外,目前各銀行都有專門針對學生群體的助學貸款等項目,推出了正規的校園貸,所以學生有貸款需求時一定要到正規金融機構。同時,貸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不能為了滿足眼前的享樂和攀比心理而過度消費,落入『高利貸』陷阱。

  當心!

  這些都是校園貸詐騙

  1.名為助學實則圈錢

  不法分子以家境貧困尤其是從邊遠閉塞地區考入大城市的大學生為目標,以提供助學金的名義,要求學生提前將學費匯入指定賬戶,用於『成功注冊學籍』。

  2.名為分期購物實則變相貸款

  一些校園貸平臺通過與其他電商網站合作,鼓勵大學生『先消費後還款』,這些面向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實際上依然是校園貸。

  3.名為校友實則騙子

  不法分子假冒學生或校友身份獲取信任,假借『獎勵話費』等名義,引誘大學生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假冒其身份騙貸圈錢。

  4.名為兼職實則陷阱

  不法分子打著招聘或培訓的旗號,假借提昇社會綜合能力或賺零花錢名義,誘騙大學生在貸款平臺注冊並將貸款劃轉到指定賬號作為『保證金』,或承諾將分期歸還本息等騙取資金。

  5.名為創業實則斂財

  不法分子假借投資名義,打著助業或創業的旗號,以發展下線等傳銷方式,實施逐級詐騙斂財。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