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生態種養成新寵 稻蟹歡歌促增收
2017-09-25 11:03:37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郭春義 李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5日訊『良田養蟹、肥水種稻』,發展有機大米與生態蟹二合一循環農業經濟。這是友誼分公司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轉方式、調結構,抓創業、搞創新』,引導種植戶合理利用稻田水資源,科學探索『稻+蟹』生態種養模式,打造立體循環、生態綠色農業新引擎的一個縮影。

  友誼分公司因『市』利導,積極引導公司員工打破傳統的種養殖結構,根據稻養蟹、蟹養稻、稻蟹共生的理論,即:在稻蟹種養的環境內,蟹能清除田中的雜草,吃掉害蟲,排泄物可以肥田,促進水稻生長;而水稻又為河蟹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仿生態環境』。探索新型農業發展模式。

  幾年來,友誼分公司分別在第三、八、九、十、十一共五個管理區,通過遴選地塊與蟹苗、采購運輸、暫存待投、適時投放、綠色喂養等環節,落實蟹稻面積575畝,放養蟹苗共4420斤,稻蟹共生實現產值達18萬元以上,畝效益達300元至330元。不僅促進了『三減』生態農業的發展,還達到了『稻蟹共生=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農戶增收+農業增產』的效果,形成了稻+蟹生態立體種養新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提高了水稻種植的附加值。

  今年,友誼分公司以第十一管理區一站8號地255畝稻蟹為龍頭,輻射第三、八、九、十管理區等稻蟹基地,總面積達到575畝。在精選龍粳31水稻品種基礎上,注重選擇靠近水源、進排水方便、儲水力強、陽光充足、四周池埂堅固的水池。4月引進遼寧盤錦2000斤(共約15萬只)蟹苗。6月插秧完畢後將這些蟹苗投放到稻田,投放數量為660只/畝。前期蟹苗統一飼養,主要喂食熟玉米,中期放入水田養殖,水稻收獲前在育肥池進行養殖,主要喂食小魚及黃豆,養殖技術采用適時放養、科學投餌、測水調控、生態防病等技術,使河蟹在適宜的生態環境生長。9月中旬收蟹時在排水渠下地籠,撤水時河蟹進入地籠網兜中直接收獲;另外因河蟹有邊緣爬行習性,在稻田邊緣周圍挖20個以直徑為50cm,深度50cm的深坑,並將相同規格大小的水桶放入深坑中,水桶內層放置專裝河蟹的網袋,部分河蟹會沿邊緣爬行至此掉進水桶中後直接收獲。 今後,友誼分公司在適度發展稻+蟹共生生態種養面積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力度,依托『龍頭帶基地』的優勢,采取引導、服務、指導、幫扶一體化發展模式,使蟹稻共生立體生態種養殖與銷售等各個環節做到創新驅動,從而真正成為員工增收新引擎。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