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7日訊 初秋時節,八一林場北藥種植基地裡,赤芍、返魂草、蘆筍、山胡蘿卜長勢喜人。這是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在不斷深入的轉型發展中,布局各林場(所)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堅持生態和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林下經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實現轉型增收的成果。
八一林場依托地緣優勢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北藥種植,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7年,全場種植赤芍70萬株,返魂草100萬株,面積達500多畝。接下來,林場還將成立北藥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引導職工積極加入合作社,以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連片種植為重點,實現北藥種植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讓八一林場乾部職工轉變觀念的原因,是他們結合轉型發展再次創業活動緊緊抓住了農業增效、職工增收這條主線。
八一林場有多年種植的歷史。時下,隨著市場對品種和數量的加大,今年在原有種植以蘆筍、返魂草為主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引進和培育赤芍品種,並采用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培育赤芍的過程中,采取只除草、不施肥的天然種植理念,保持赤芍生長。今年,林場引進赤芍育苗數量近7畝,育苗78萬株,十月份將進行大田移植。按照2016年市場價格計算,4年後的北藥效益初步能達到每公頃70萬元左右。如今,八一林場以北藥種植示范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北藥種植產業,在抓好傳統農業種植的基礎上,把進一步發展北藥經濟作為調結構、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以藥致富、藥農合一,已成為八一林場的新亮點。副場長於海洋介紹,今年林場北藥種植面積40多公頃,已經與藥廠簽訂回收合同,實現了訂單種植和銷售,職工群眾吃上了『定心丸』。
同樣改變觀念、實現產業昇級的還有五一經營所。五一經營所一直種植袋裝黑木耳,隨著袋裝黑木耳種植戶的增多和種植木耳原料價格的上漲,收入低的難題開始困擾木耳種植戶。在林業局組織的外出學習中,五一經營所獲得了用枝條替代鋸末子的木耳種植新技術並在全所推廣。職工石秀珍用榛材木段替代鋸末子菌袋,種植的黑木耳利潤翻了好幾倍,每斤售價達到120元。
如今的綏棱林區,各林場(所)在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逐步改變職工群眾的種植、經營理念和發展思維,通過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和耕作方式,帶領職工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種植水稻、黑木耳、紫蘇、綠色蔬菜、北藥,養殖黑野豬、白鵝、冷水魚、河蟹等經濟效益可觀的作物,改變了傳統種植、養殖模式,拓寬了職工群眾的致富渠道,逐步完成了由生產型林場向增收增效發展方向上的轉變,在黑土地上開闢出了一條前景廣闊的北藥種植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