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環境美民風優生活好 富裕美麗鄉村入畫來
2017-09-30 09:01: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30日訊 秋分節氣已過,走進富裕縣繁榮鄉永豐村,家家戶戶圍牆整齊、每家農戶都有漂亮的大門,經過硬化改造的道路安裝了路燈,街道兩側綠樹掩映。在村休閑文化廣場,農民利用飯後空閑時間在健身器材旁鍛煉,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上,年輕人激戰正酣。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永豐村以『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為傳統美德,在紮根富裕、開墾邊疆的同時,將『孝』文化在黑土地上發揚光大,成為凝民心、正民風、促民富的精神動力。如今,永豐村已經成為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像永豐村這樣的美麗鄉村,在富裕縣還有很多。

  抓好教育整治環境提昇文明素質

  富裕縣通過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用身邊鮮活的典型,樹立新風,引領行動。全縣積極創新教育載體,開展『美麗鄉村我的家』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美麗富裕——美麗鄉村攝影展』活動。樹立身邊典型,開展『文明家庭』『村裡好人』評選活動,通過舉辦善行義舉榜、道德榜、功德錄、培育文明之花等方式,培養典型、選樹典型、宣傳典型,全縣共評出文明家庭200戶,村裡好人159人,讓文明聲音在廣大村民中間傳唱。

  9月28日,記者走進省級文明村——塔哈鎮吉斯堡村采訪。這裡村民以達斡爾族為主,滿族、布依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等少數民族佔人口總數34%。全村推崇以『和』為貴,通過產業融合、文化融合、家庭融合,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繁榮發展,

  村黨支部書記霍章民向記者介紹,作為達斡爾族聚集村,吉斯堡村著力打造達斡爾族特色建築,將民族風情元素融入到每一個角落,文化街上展示民俗文化,村史館裡老照片、老物件展示的民族歷史。實施『美房子』『美庭院』『美街路』『美廣場』工程;組建廣場舞隊、『吉斯堡達斡爾族』罕伯舞隊。

  打造產業脫貧攻堅夯實文明基礎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企業家蔡喜利,回到地處紮龍濕地和大克欽濕地邊緣的小河東村的家鄉,投資4.6億元建設了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打破了一直以來以種養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全村走向了一條由一產向三產的轉型昇級之路。

  富裕縣結合脫貧攻堅戰,整合涉農、項目、扶貧、財政等資金1.5億元,打捆使用、集中投放,重點發展糧食倉儲、奶牛養殖、特色養殖、鄉村旅游、鹽鹼地改造等產業。全縣借助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4A級景區和中國鄉村游模范村的優勢,整合小河東村、東塔哈村、五家子村旅游扶貧資金600萬元,投入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參與旅游經營,每年按10%保底分紅,每個村年獲利20萬元,帶動3個村423戶貧困戶受益,戶均年增收1135元。

  在做大旅游產業同時,蔡喜利成立了綠島種植合作社,流轉農戶750畝土地,吸納15家農戶入社,通過種植蔬菜、水稻等,每年戶均增收1920元。成立大雁養殖合作社,吸納10家農戶入社,養殖大雁2萬只,每年免費為20戶貧困戶提供500只雁雛,成雁以保護價收購,每戶年均增收2500元。

  整合文化建立機制培育文明鄉風

  富裕縣有25個民族,18個少數民族居住村,友誼鄉三家子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滿語口語村落,縣裡在三家子村建立了滿族小學、滿族博物館、滿族百年民居等旅游景點;作為東北唯一的柯爾克孜族聚居村的五家子村,先後建設柯爾克孜文化館、東遷廣場、白馬湖等基礎設施,繪制了柯爾克孜族東遷故事文化牆,設立地方性民族節日——柯爾克孜族『東遷節』,進一步增進了各民族的團結進步。

  富裕縣因地制宜用好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補齊基礎文體設施,培育培養鄉村兩級文藝人,組織開展了『百姓歡歌慶富裕』等一系列文藝活動,『草根文藝人』大賽如火如荼,『美麗鄉村我的家』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已成常態,流動圖書到村屯、電影下基層受到百姓歡迎。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