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記者王亮 編輯張廣義)看到『直播稻』,你是不是會想水稻也玩起了『直播』?其實,這裡指的是不用育秧移栽,直接將水稻播種到田裡照樣能豐收的水稻直播技術。

專家正在討論農業機械問題。東北網記者 王亮 攝
30日,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重大項目『寒地直播稻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田間測產驗收會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試驗示范基地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與專家們在水稻直播技術試驗田裡一起現場測產。
『因為多收割一畝地,專家們在一起按照標准面積計算測產數字』『電腦谷物水份計現場檢測稻谷含水量』『總結報告會上專家們討論測產鑒定意見的編寫』……專家們科學嚴謹的態度與高效的現代農業技術讓田間測產驗收會變得『高大上』。
現場,對采用旱直播、水直播、模擬機插3種栽培方式的試驗田進行測產,測產的品種為龍粳21號。測產結果顯示:栽培方式為模擬機插(對照)的產量為541.7(kg/畝),栽培方式為水直播的產量556.2(kg/畝)比對照增產2.68%,栽培方式為旱直播的產量526.9(kg/畝)比對照減產2.73%。據了解,我省水稻種植面積約6200萬畝左右,全省平均單產468公斤左右。
『每公頃節本增效能達3000元左右!』寒地直播稻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省農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喜娟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稻田省去育秧生產,節約農資和用工2000多元;減少拔苗移栽,能節約用工1000元多元……
據悉,傳統的移栽水稻生產中,需歷經育秧和插秧等諸多環節,勞動強度大,水稻生產比較效益低,不利於水稻的現代化、規模化種植。為突破這一瓶頸,2013年,省農科院專家在調研的基礎上,從水稻長遠發展和節本增效的角度,向省科技廳提出了開展直播技術研究的建議。黑龍江省科技廳於2015年將『寒地直播稻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列為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重大項目。在即將結題之前,黑龍江省科技廳農村處所組織召開『寒地直播稻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田間驗收會。
從傳統的人工移栽種植到直播種植,『寒地直播稻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為我省水稻栽培引來一股輕簡風,其顯著的節本、低耗、節能、減排等特點將為我省水稻生產能力提昇和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