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紅色黨建領航綠色發展 漠河縣前哨林場黨總支帶領群眾實現生態轉型
2017-10-01 07:29: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鄭少忠 謝振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1日訊 1987年,面對大興安嶺『5·6』大火的烈焰,黨員衝鋒在前,職工奮勇跟進,撲火滅火,硬是在滿目焦土間,留下一片蔥蘢,因此被中組部表彰為『烈火攻不破的戰斗堡壘』;1989年,木材生產黃金時期,又因為『黨員先蹚路、帶領群眾富』,再次獲得中組部表彰;2001年,面對森林資源危機、企業經濟危困的雙重考驗,首創黨員『崗上奉獻單位、崗下服務社會』的經驗,第三次獲得中組部表彰。

  近年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前哨林場黨總支,以紅色黨建領航綠色發展,成為『林區轉型示范場、生態建設排頭兵』,2016年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放下斧頭鋸不丟精氣神

  在前哨林場場部,一臺鏽跡斑駁的機器,被高放臺上,格外醒目。『在林區生活過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它是J—50集材拖拉機,我們管它叫「爬山虎」。』林場職工樊立柱說。

  2014年,大興安嶺地區商業采伐全面停止。『爬山虎』日漸稀少,前哨林場特地留下一臺,壘臺高放。『我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佩戴黨徽、重溫誓詞、唱響國際歌,這臺鐫刻著時代印跡、作為林場開發建設歷史遺存的『爬山虎』,見證了前哨林場黨總支一堂堂特殊黨課。『場裡留下這麼個大物件,既是一份念想,也是一種激勵。』樊立柱說。

  為了系統展現、全面梳理『前哨精氣神兒』,林場建起前哨黨建陳列館。陳列館用70多張照片和90多件實物,展示自1971年建場以來,在省、地、縣三級黨委的指導下,林場黨總支帶領全場黨員乾部及職工群眾3次獲得中組部表彰及首次獲中共中央表彰的輝煌歷程。

  『前哨林場之所以能在各項工作中奪標扛旗,靠的就是歷久彌新、代代傳承的好傳統、好作風,靠的就是衝鋒在前的黨員乾部和勇挑重擔的職工隊伍。』林場黨總支書記楊躍斌話語鏗鏘,『時代如何變,作風不能變;放下了斧頭鋸,精氣神兒不能丟!』

  組織定思路黨員先蹚路

  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林場發展何去何從?放下斧頭鋸,職工生計如何維系?停伐帶來的震動,如何消解?當響徹山林的『順山倒』號子、隆隆的機械轟鳴不復存在,迷茫、困惑、擔懮,在職工間彌漫。

  關鍵時刻,林場黨總支通過班子研究、民意懇談、專家論證,逐步標清了轉型坐標:不等不靠、不屈不撓,走好生態轉型路,不砍木頭照樣富。

  林區要轉型,思路得先變。變『獨木支橕』為『多業並舉』,林場黨總支提出『黨建強企、生態立企、轉型興企』,定下『組織定思路、黨員先蹚路、職工奔富路』的『三步走』戰略。

  『讓伐木工變成育林人,既是歷史機遇,更是政治考驗。前哨人必須拿出浴火重生的勇氣,把生態牌打好,把轉型路走通。』林場黨總支副書記、場長宋秋年說。

  轉型,知易行難。一開始,林場號召搞食用菌養殖。一些職工思想轉不過彎、積極性不高,黨員乾部先蹚路,多次試驗,終獲成功。2013年,林場黨員帶頭闖、率先試,建成3個食用菌制種室、200棟大棚。木耳、蘑菇、靈芝喜獲豐收,退縮的職工眼亮心動。2014年,養殖技術、育種車間、養殖大棚,成建制地從黨員手裡移交給147名普通職工,養殖規模突破了1000萬袋,職工人均增收3.4萬元。

  搞生態旅游,林場投資改建5棟家庭賓館。職工怕賠錢不敢乾,黨總支組織12名黨員先行聯戶承包經營。吃農家菜、住農家店、試農家活,別具特色的綠色、生態模式,讓每個家庭賓館年純收入3萬多元。次年,12名黨員又主動撤出,將賓館承包給了職工。如今,每個承包戶年均增收5萬多元。

  在黨總支的倡導下,林場還成立3個養殖合作社,吸納轉崗職工83名。在200公頃的林下養殖區內,有馬鹿、梅花鹿、?子200餘只,笨雞2.7萬餘只,藏香豬1400餘頭,預計年創產值1000餘萬元。

  一個支部扶持一項產業,一名黨員帶富一戶家庭。前哨黨總支改變傳統黨組織設置模式,在漠河全縣率先把支部建在發展林下經濟、特色種養殖等產業項目上,實現黨員學習教育、社會實踐、先鋒示范『一條龍』。

  打好生態牌百姓奔富路

  『單純依靠林下經濟,走獨木支橕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須走多輪驅動的新路子。』楊躍斌說,『在砍木頭的年代,我們多次獲得表彰;進入生態轉型期,我們更要扛住紅旗不放,挺立排頭不讓!』

  變廢為寶。林場黨總支盤活閑置資源,利用廢棄的學校舊址和居民住房,招商引資引進龍江源飲品公司和野生漿果加工廠。目前,龍江源飲品公司生產的漠河冰泉年創產值120餘萬元。野生漿果廠的生產加工車間、儲存倉庫及產品銷售大廳也已建成。兩家企業可一次性幫助50餘名林場職工轉崗就業。

  修舊利廢。黨總支組織黨員乾部利用工作之餘,上山收集樹瘤、樹根,聘請懂雕刻藝術的專家進行指導,制作精美的根雕、樹雕工藝品1800餘件展覽銷售。參與制作與經營的職工,人均增收3萬餘元。

  借特興旅。『吃、住、游、購、玩』,林場黨政班子借助毗鄰高速路、原生態自然環境等優勢,把目光瞄在了發展生態旅游上。林場東山『旅游觀景臺』,成為看大森林、賞達子香、拍五花山的新景觀。林業知青博物館,每年接待游客近萬人。到林業工人的家庭賓館裡,吃頓森林養生宴,已成當地時尚。

  『烈火攻不破,困難不低頭。前哨人正是憑借這種「扛大梁」的精氣神兒,在林區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出一套「變思路、找出路、闖新路」的完美舞步。』漠河縣縣委書記白永清說。

  『抓黨建,就是抓發展。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鮮紅的黨旗下,黨組織強起來,黨員動起來,前進之哨,纔愈發響亮。』大興安嶺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王利文贊嘆。

  原載於(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報》18版)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