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包海多 編輯 王艷)他曾在兒童福利院做了五年義工教師,默默守護孤棄兒童;如今,他用微薄收入資助貧困學子,為他們的人生夢想點燃希望,他就雙鴨山監獄民警穆梁,忠誠的監獄人民警察,最美的義工教師,真誠熱情的社會志願者。

工作中的穆梁。
為孤棄兒童的情感之帆照亮行程

雙鴨山監獄民警穆梁。
幾年前的一次機緣,讓穆梁成為雙鴨山兒童福利院的一名『義工教師』,開始了他的五年的『為師』之旅。在兒童院,除了輔導課業之外,穆梁經常和孩子們聊天,給孩子們講法律知識、講人生哲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道德觀,教會他們要遵紀守法、勤奮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們都把他當作『知心朋友』,心裡的小秘密都願意向他透露。為了讓孩子們在學習之餘能夠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他還專門學習了樂器,以此來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向上的性格。五年來,這十幾名孩子們早已把穆梁當成親人,在節假日裡把『穆叔叔的陪伴』當作是他們最幸福的事情。
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曾經評價穆梁說,『他不僅輔導孩子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活潑陽光的形象,一掃孩子們內心的陰霾和孤獨,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
為貧困學子的心靈荒漠燃起希望
『雖然助學組織成立的過程很艱難,也受過質疑,但是看到孩子們不再為經濟的問題一籌莫展而不能專心學習,看到孩子成績慢慢提昇變得活潑開朗對未來充滿信心,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穆梁漸漸地覺得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便通過微信朋友圈以『尊重夢想、托起希望』為主題,表達了為貧困學生圓夢的初衷,組織有共同目標的志願者建立了雙鴨山市夢想助學組織,35人為1個小隊,每人每月20元錢,共同捐資助學。如今,雙鴨山市夢想助學組織經過摸索,不斷的發展壯大,逐步規范,成為雙鴨山市文明辦志願者協會的分會,成立了組織機構、建立了志願者檔案、貧困學生檔案,出臺了《夢想助學資助條例》、《夢想助學隊長工作細則》,嚴格財務管理和送款程序。現在夢想助學組織已有3個大隊、35個小隊、1200餘名社會志願者,共資助學生44名,總捐資額已達20萬元。在雙鴨山一中、集賢一中、集賢四中都有夢想助學組織資助的貧困學生,目前,已經有10名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
穆梁不僅組織助學款的資助,更加重視對貧困學生心靈上的幫助,專門制定了送款細則,精心安排志願者與孩子們的談心環節,溫暖他們的心靈。他非常關心資助對象的生活和學習,像知心哥哥一樣同學生們的聊天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引導他們向著人生的夢想而努力。穆梁所在的小隊資助的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家庭貧困,父親服刑,只能跟年邁的奶奶住在學校的宿捨裡,逢年過節,穆梁在送去助學款的同時,還要帶上一些營養品;每次在送款時都會與孩子們多聊幾句,發現孩子們有心事的時候,就會像朋友一樣開導他們,引導他們用知識去改變人生改變命運。
為高牆囚子的人生彎路點亮心燈
同事們都這樣評價穆梁:『他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待人熱情真誠,正直善良,不管什麼工作任務交給他,都特別放心。』
高牆外,穆梁是『義工教師』;高牆內,穆梁是『特殊園丁』,肩負著同樣的責任。從事監管改造工作時,穆梁注意觀察,善於總結,總能發現『問題』,並及時向師傅求教,找到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特別是調到患病服刑人員監區工作後,面對老病殘這樣一個特殊的改造群體,穆梁用『推心置腹』、『真誠挽救』、『耐心陪伴』、『苦口婆心』四種方式,給予服刑人員親人般的關懷,幫助他們樹立改造的信心。50歲的王某患有腦出血後遺癥,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家屬放棄,妻子要求離婚,整天郁郁寡歡,對改造失去信心。針對他的情況,穆梁采取了『三管齊下』的辦法,生活中增加關愛,王某大小便失禁,他就立即找來乾淨的被褥換上,有時還揣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奶粉;思想上積極開導,為王某讀書讀報、陪他嘮家常,用最朴實的言語勸導他;婚姻上耐心做家屬工作,打消了王某妻子離婚的念頭,最終促成親情會見。穆梁的堅持,讓王某感受到了人性關懷,重拾了生活希望和改造信心,最終舊貌換新顏。
2016年,時值監獄工程建設關鍵時期,穆梁因為具有工程建設的工作經驗,並考取了一級建造師,就調整到了基建辦工作。工程期間,他每天都工作在第一線,查看工程進度,排查安全隱患,進行技術指導,檢查工程質量是否符合要求,他犧牲了無數休息時間,高溫酷暑,都從未有過怨言。他說:『我希望看到一個科學規范、整齊合理的現代化監獄』。總之,穆梁不管在哪兒,都會保持腳踏實地、嚴謹務實、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警誓言。
鏈接:個人簡介
穆梁,男,1988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2009年7月參加工作,2011年9月考入黑龍江省雙鴨山監獄。2012年被雙鴨山市集賢縣授予志願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3年被評選為黑龍江省道德模范、黑龍江省優秀共青團員、黑龍江省直監獄系統十大傑出青年,2015年被黑龍江省監獄局榮記個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