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開始,不少游客奔赴各地旅游景點。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有3個『80後』安徽『稻客』開著兩輛大貨車北上3000公裡來此,享受著一段別樣的『國慶旅行』。
34歲的沐青、30歲的李業榮和28歲的沐方青,來自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鎮小葉村。與普通游客不同,他們的目的地是『水稻豐茂的地方』,他們的『行李』是裝載在貨車裡的兩臺小型水稻收割機——因為外形小巧、通體潔白,昵稱叫『小白龍』。
經過四天三夜的跋涉,他們到達了佳木斯市下轄的富錦市,這裡是水稻主產區。早在出發前,沐青就與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的多家種植大戶和合作社簽下了3000畝水稻的收割訂單。
『等霜來,搶時間。』前夜的一場霜來襲,稻米裡的水分乾一乾,便到了收割的最好時機。金黃色的稻浪滾滾,沐青開著自己的『小白龍』穩穩前進,一行行稻米被旋轉的前輪『熊抱起』,時不時驚起稻田深處的幾只飛鳥。在地塊盡頭,『小白龍』靈活轉身,身後留下一片齊膝高的稻樁,散發著陣陣清香。
『平均每天可以收割水稻30畝,最多能有40畝,每畝收割價格在60元到80元。』沐青說,如果遇上雨天,大型收割機體量大,下地容易陷進泥裡,只能靠『小白龍』,價錢會更高些。
7月,在四川收割早稻;8月,在安徽收割雜交水稻;10月,在黑龍江收割晚稻……滿滿的行程表,沐青和兄弟們一直在路上。他們在車上吃飯,在車上睡覺,也在車上和家人語音聊天……沐青說,『別人旅游,我們旅行,貨車就是我們的「房車」』。
從去年開始,享受到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免收高速路費的優惠政策,沐青這一趟能省下2000元,再除去吃喝、油錢,『收割之旅』能有近萬元的收入。
半個月後,在黑龍江結束作業的三兄弟將開啟南下之旅,繼續在吉林、遼寧斬獲新的金黃。『今年中秋不能陪家人一起過,一定要帶些東北的新米回去作為補償。』沐青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