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海倫小菇娘大白鵝協奏脫貧之歌
2017-10-06 07:31: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6日訊 金秋時節,海倫市,四五十人在一大片菇娘地采摘菇娘的壯觀場面,在陽光下顯得更加奪目。

  『早晨5點多就來采摘了,我們都是附近村屯的,一個小時8元錢,這活兒不累,都能乾。』在海倫市共合鎮主力村一片菇娘地裡,做足防曬措施的農村婦女們正在采摘菇娘,豐收的喜悅躍然臉上。

  在海倫市共合鎮,海合菇娘種植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菇娘集散地也是一片火熱的購銷場面。海倫市菇娘產業扶貧推進組組長王斌告訴記者,這個集散地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的庫房,現儲存菇娘300萬斤,這裡的每一粒菇娘都『有主』了,即簽訂了銷售訂單。記者在菇娘集散中心看到,菇娘經過挑揀,裝成了普通箱和禮品箱。王斌說,海倫市發展菇娘產業由來已久,有自己的品質和口碑。從田間地頭賣到集散中心,每公斤批發價為8元錢,以此收購價格計算,每畝菇娘純效益3000元,是種植玉米效益的20倍。

  海倫菇娘喜獲豐收。劉心楊 攝

  『海合一品』是海倫市菇娘產業共用的區域品牌。采購商從集散中心將菇娘銷售到北京、杭州等地,在銷售地的售價高達每公斤60元,有客商將菇娘打入大型商超,售價達到每公斤120元。今年海倫市種植菇娘5萬畝,種植戶1800戶,參與到菇娘產業的農戶有6000多戶。菇娘產業用工量大,用工時優先考慮貧困戶,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貧困戶脫貧效果明顯。今年,農戶高洪娟種了17畝甜菇娘,她告訴記者,高峰的時候,一公頃地的用工量就能達到120多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海倫市的扶貧產業上,能與菇娘產業帶動效應相媲美的應屬『鵝大軍』,即大鵝養殖產業。今年,海倫市以海興鎮麗聯大鵝繁育基地、百祥鎮國富大鵝繁育基地為中心點,打造了兩條大鵝養殖帶,引導扶持合作社、基地、大戶養殖,輻射帶動海倫市101個貧困村參與大鵝產業發展,貧困戶通過庭院自養、務工等方式增收脫貧。

  今年3月,海倫市前進鄉同心村幫扶乾部於麗英,帶領村民在同心村的一片閑置場地建起了大鵝養殖場。於麗英清晰地記得購回鵝雛的那天是6月1日,『我把成群的鵝拍成小視頻發到朋友圈,有人評論:你要帶鵝開運動會啊?隊伍還挺整齊,這是在檢閱大鵝嗎?』於麗英告訴記者,同心村的大鵝養殖場有約6300只大鵝,吸納了無養殖能力的43戶貧困戶共1290只鵝雛在養殖基地集中代養,並向基地追投鵝雛5000只,銷售收益均分給村裡103戶貧困戶,貧困戶獲得雙重收入。同心村侯福屯貧困戶侯友山今年73歲,家裡種了小菜園,養了30只鵝,是庭院自養大鵝的貧困戶,他的小園菜和大鵝都有兜底收購。侯友山說:『咱別老貧困啊,得脫貧啊!』

  畢秀麗是海倫市海興鎮麗聯大鵝養殖農民聯合社理事長。她告訴記者,從2013年成立大鵝養殖合作社,到今年發展成大鵝養殖聯合社,可以窺見海倫市大鵝產業發展。以她的聯合社為例,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的成員不在少數。海倫市婦聯副主席劉淑梅介紹,今年海倫市大鵝孵化鵝雛總量達到160萬只,飼養總量達到300萬只,其中,千只以上大戶93個,發放扶貧鵝雛21.6萬只,帶動432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大鵝。為了促進大鵝產業發展,金融部門推出扶持政策,為貧困戶辦理貸款。在銷售上,采取包銷和回購方式,確保貧困戶養殖的大鵝實現利益最大化。

  小小甜菇娘,成群大白鵝,金秋時節,在海倫市呈現一道亮麗的風景。海倫市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確立了十項特色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7800多戶,帶動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