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9日訊 碧波蕩漾風吹蘆葦蕩的旖旎,圓月星空下漫步白樺林的愜意,象征大慶『鐵人精神』的磕頭機和1205隊……4日晚,這場在家門口舉辦的央視中秋晚會,讓廣大龍江人為之激動,為之贊嘆,『大慶秋晚舞臺,美的像童話,整臺晚會精彩絕倫,展示出我們大美龍江的魅力,為秋晚點贊!為我的家鄉驕傲!』
那麼,你想知道這場『童話』是如何打造的嗎?想知道演員們為兩個多小時的晚會完美呈現,在臺前幕後付出多少努力嗎?秋晚現場,生活報記者赴大慶探班,分別采訪了央視中秋晚會總撰稿人楊啟舫、總設計師許林江,以及臺前幕後的演員們,為您揭開臺前幕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七成以上演員均為龍江人 一人承擔三四個『角色』 排練超12小時
中秋夜,臺前演員們光鮮亮麗,幕後他們的辛勞卻不為人知。從我省寧安走出去的著名詞作家,連續七屆央視秋晚總撰稿人楊啟舫對演出團隊的敬業精神連連贊嘆,他說:『參加演出的演員有1200多人,其中70%以上都是來自咱們大慶的演員和團隊,許多演員要從中午12點忙到凌晨,在寒風中不定時排練,鐵人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真正體現。』
央視秋晚節目組聯絡員鄭藝娜告訴記者,舞蹈演員分別來自大慶歌舞團、東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大慶琢琳舞蹈培訓學校、黑龍江省京劇院等院團的演員,『有的舞蹈演員們一個人承擔三四個角色,幾十位演員為江珊演唱《在水一方》的伴舞者扯裙子、為鳳凰傳奇的《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做拍手道具。還有大慶話劇團的演員們,晚會前20多天,就對《又見鐵人》進行二度創排,非常辛苦。』據了解,以往央視大型晚會在地方舉辦,都需要從全國各地調配演員,而此次在大慶舉辦的中秋晚會,大慶演員成了主力軍,可見央視團隊對大慶文藝團體的認可。
中秋夜,相信不少觀眾看到晚會主持人和演員都出鼻音、『哈氣』見霧,甚至感受到唯美的舞臺有一種月色朦朧之美。沒錯,這正是氣溫驟降給晚會『加的料』。記者現場看到,由於晝夜溫差大,加之降溫,參演人員都是穿著軍大衣忙碌,而到彩排時,大家都衣著單薄,不少演員更是帶病堅持,他們紛紛表示:『秋晚在家鄉舉辦,能參與其中非常光榮,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舞美呈現精益求精 高度還原濕地風光 蘆葦『打蔫』即空運換新
為保證秋晚舞臺效果的完美呈現,工作人員可謂精益求精。9月末連續幾日的彩排過後,生活報記者看到現場蘆葦等道具變黃打蔫。而中秋夜晚播出的節目中,這些道具卻煥然一新。原來,為了舞臺效果,工作人員將變黃的蘆葦拔掉,又從北京空運一批,按原位一一填補。
今年的秋晚,舞臺格外漂亮大氣,央視中秋晚會總設計師許林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揭秘了精妙所在,『今年中秋晚會屏幕使用量是歷屆中秋晚會使用量最大的一次,達到2300平方米。尤其是中間的600平方米鏡框形式主舞臺背景,把歌舞等演藝都放在這個鏡框中,加大了舞臺的縱深,演繹出東北春夏秋冬的故事。』
許林江還透露,秋晚舞臺在上場口設置的那個東北特色的林中木屋是可以旋轉的,因此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而下場口設計了湖泊、濕地風光,有蘆葦、荷花、白樺林等布景,還有移動的小船,大家看晚會時,如同人在畫中游。
現場航拍盡顯大美 央視直昇機盤旋俯矙秋晚大慶夜色
相比在現場看晚會,其實生活報記者更羡慕電視機前的觀眾,因為在航拍機器的助力下,電視機前的觀眾是以俯矙的視角欣賞大慶的夜色,更加壯美。演出現場,直昇機、航拍器在上空盤旋,大慶時代廣場上7000觀眾全體起立隨著鳳凰傳奇的節奏、唱跳《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歡樂景象被盡收眼底,廣場旁萬寶湖月光倒影的美妙夜色,以及浩瀚夜空下煙火如繁星一樣閃爍的別樣魅力,均通過俯矙得到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大慶有一位攝影發燒友劉為強,隨央視的專業航拍機,同步見證了央視航拍大慶的一幕。近日他拍攝的一組搭央視飛機俯矙百湖之城的秋晚美景照片,刷爆朋友圈。劉為強告訴記者:『飛機上的央視導演不止一次說,沒想到大慶從空中看這麼美。我在一次次航拍的過程中,也很高興,身為大慶人,最愛家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