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 國慶假期,不少出門在外的游子,以愛的名義回家。而因為工作不能回來的,也通過其他方式,向父母問安。
身為人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愛。大多數父母,因為有愛的支橕,一點也不孤單。
逢年過節陪父母
10月1日早5點,家住讓胡路區豐澤園小區的張浩,早早起床,做好早飯,他將妻兒叫醒,大約6點半,一家人直奔拜泉縣。
張浩父母生活在拜泉縣農村,每年的重要節日,張浩都會回家。
大約10點半,車子到了老家所在的村子。此刻,張浩的父母早已在家中,父親多次站在牆頭上張望。隨著張浩按響了喇叭,父母匆匆忙忙地跑了出來。
提前得知兒子一家要回來,張浩的父母就開始准備好吃的,9月30日那天,父親將家裡的公雞殺了,等著兒子回來燉。而後又到村西頭的小河溝捕野生魚。兒子從小就愛吃蘑菇,母親還特意采了一些蘑菇。
張浩告訴記者,父母不在身邊,每年的重要節日他都回來,父母辛苦了一輩子,作為子女應該感恩,常回家看看,是孝的一種方式。
打電話送上問候
十一期間,不少來大慶務工的人,會選擇利用長假的機會,回老家陪伴自己的父母,但這其中也有一些外來務工者,只能通過電話方式,傳達對父母的問候。
田國喜,今年51歲,是一名瓦工,主要做室內裝修。
48歲的妻子給他打下手,夫妻兩人都是江蘇人,來大慶已經有4個年頭了。由於手裡有工作放不下,夫妻倆國慶沒有休假。
田國喜告訴記者,由於技術好,他受到了很多僱主的好評,現在他手中的家裝活,有一半都是原僱主介紹的。由於房主著急結婚用房,所以他必須在國慶期間抓緊乾活。
中秋節當天,田國喜簡單地吃過午飯,撥通了老家的電話:『爸媽,手裡有急活兒,不能回去看你們了。』
一家人在電話裡聊了很長時間,當聽到父親讓他在外照顧好自己時,田國喜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
這幾年,田國喜和妻子來大慶打工,除了春節,沒怎麼回過家,每次回家,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多的白頭發,很是心酸。好在父母的身體還算硬朗。
『現在就盼著快點過年,回家和父母、兒子一起好好待幾天,那是我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田國喜說。
給父母一個慰藉
國慶假期,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到父母身邊,視頻成了一些人和父母、家人溝通的理想方式。
『國慶長假孩子們沒買到車票,回不來,不過我們通過手機視頻了。』家住明園小區的趙先生說。
他說,雖然女兒不能趕回來看望二老,卻也經常通過視頻給父母送來問候。還在天安門廣場,向父母直播了國慶期間的北京。
趙先生和老伴今年都60歲,女兒在北京安家,每年只能回大慶一次。為了讓父母不擔心,女兒教會了父母視頻,並經常通過手機,聊工作和生活。
趙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相隔上千公裡,但打開網絡,仿佛女兒就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