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9日訊 近年來,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浪,雙鴨山市不斷創新科技服務大眾工作方式,改變過去重在搞活動、造氣氛等比較傳統化的科技工作服務模式,積極融入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戰場』。雙鴨山市的科學技術工作圍繞打通創新資源與大量中小企業的科技需求『最後一公裡』瓶頸,探索『把科技服務工作向更廣闊的農村延伸,把科技服務送到企業家門口』的科技服務工作新模式,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努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用『雙創』思維統領科技工作全局,不斷強化科技服務工作的創新意識和發展意識。幾年來,創業成為雙鴨山市科技服務工作的鮮明主題,創新成為全市科技工作的時代特色,創優成為雙鴨山市科技工作的目標追求,發展成為貫穿於整個雙鴨山市科學技術工作的主旋律,科技服務工作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雙鴨山市始終把做好農村科技創新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村黨員乾部新技術培訓,並在實踐中不斷尋求新的培訓方式方法。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市委組織部開闢了『農村黨員乾部遠程教育網站』、創建農村科技專家庫、設立農村黨員科技致富崗、開展『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等,進一步深化農村黨員乾部新技術培訓內容,拓寬培訓渠道。與此同時,繼續鞏固和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市科學技術協會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扶持、引導,促進了農技協的創業發展,截至目前,雙鴨山市已有農技協523個,會員54700多人。現已有寶清縣寶石河毛蔥協會、寶清縣榛果種植推廣協會、友誼縣南瓜協會、友誼蔬菜協會、饒河縣對俄蔬菜出口基地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廣泛開展科普示范創建工作。雙鴨山市通過以點帶面,狠抓科普示范創建工作,共創建科普示范鄉(鎮)、村34個,培養科技示范戶116戶,創建科普示范基地27個,其中,饒河縣對俄蔬菜出口基地受到中國科協、財政部的表彰和資助。市科協積極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研討活動』,收集了一批有價值的、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
當前,黨和國家對科普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國家和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重大方針和政策,同時也配套實施了一批項目,大眾科普工作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雙鴨山科協網上科技館建設就是面對這一機遇,市科協黨組在認真分析科技館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決定緊緊抓住科普創新工作機遇,對內深化改革,對上積極爭取,對外利用市場機制加強合作等措施,突破資金瓶頸的制約,整合全市資源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綜合性網上科技館,網上科技館的建設,不僅能促進全市民眾科學素質的提高,也擴大了雙鴨山市科普工作的覆蓋面。
雙鴨山市科技部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不斷探索不同形式、行之有效的協作方式,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工作舞臺和服務平臺,努力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社會化格局的形成。幾年來,市科協與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了農村科普『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同時,將『三個一』建設納入了文明創建和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內容,統一布置,統一檢查,統一落實。每年,市科協與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全市青少年課餘科技活動,共同開發青少年的科技『第二課堂』,市科協科普部已連續三年在中小學開展『無線電知識講座』,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無線電愛好同學的歡迎和贊揚;組織400多名中小學生開展科普夏令營活動,到哈爾濱參觀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組織300多名學生開展『認識家鄉,熱愛家鄉』活動,參觀雙鴨山市的考古遺跡和大型工業企業,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和贊譽。
市政協、市農委、市科協、市科技局、市農牧獸醫局、市文廣新局等單位聯合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幾年來共開展活動290多次,發放宣傳資料50餘萬份,開辦各類培訓班1000多期,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280多項,超過20萬農戶受益。寶清縣的農民科技節已聞名三江地區,成為地方知名的科普品牌。
科技服務工作是社會化、群眾性的工作,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多年來,雙鴨山市的科普工作和科技服務工作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飛揚遠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