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開始,協會組織『牽手向陽花』助學行動。為了讓貧困孩子能夠真真切切的享受志願服務的溫暖,30名志願者利用雙休日和業餘時間深入學校、家庭,根據學校提供的貧困生名單,一一上門核實情況,篩選出最貧困、最需要幫助的6所學校和100名學生,並建立完備的捐助資料。通過社會募捐,為學校建立了圖書室、微機室,配備了各類體育用品5000餘件,為孩子們捐贈了總價值10多萬元的學費、餐費、學習和生活用品。協會還根據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對接了志願者,有針對性的提供物質、支教、心理輔導等服務,融入孩子的生活,成為他們心靈意義上的家長,同時也走進家長的心裡,和孩子家長一道為貧困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外在環境。

慰問泰康鎮徐奎老人。
求長效,細水長流
協會建立了『日問候、周交流、月探望、季活動、年走訪』的服務形式,志願者每日通過電話問候掌握老人的身體和生活情況,每周上門與老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掌握心理需求,每月走進孤寡、空巢、殘疾老人家中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每季度組織一次助老主題活動,每逢重大節日為老人送去關懷和祝福。
2014年,協會策劃了『愛心大篷車』助老服務項目,專門為偏遠地區的敬老院提供服務。
謀拓展,面面俱到
在協會日益壯大的同時,又不斷謀求拓展和創新,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2011年,在總結助老、助學志願服務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協會將服務領域擴大到殘疾人幫扶上。
協會堅持為殘疾人尋找就業渠道,提供就業信息諮詢和法律援助服務;開設康復輔導課,幫助殘疾人了解、掌握康復知識;傳授就業技能,幫助殘疾人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為各類殘疾人文體活動提供志願服務;為重度殘疾人及生活不便的殘疾人提供代辦服務,解決生活上的不便;每逢『國際殘疾人日』還邀請專業醫生為殘疾人上門義診。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在服務對象方面,從創立之初的視力助殘、聽力助殘、言語助殘、肢體助殘,逐步擴展到現在的智力助殘、精神助殘、心理助殘和文化助殘,力求多角度,大輻射;在活動形式方面,從單一的探望、慰問發展到固定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力求擴大活動影響,強化活動效果。
幫應急,同舟共濟
協會不止心系大慶,更情牽全國。每當有災難發生,無論是在哪座城市,協會都會迅速反應,想災區人民所想,急災區人民所急,幫助他們克服艱險,和他們一起共渡難關。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協會13名具有專業救護知識的志願者,帶著單位及志願者捐助的價值40餘萬元的善款和救災物資,第一時間趕赴四川省都江堰市紫坪鋪鎮,幫助村民清理廢墟、搭建帳篷、維修泵房、救治傷員,十幾個人三天三夜未曾合眼。經過10天的連續作戰,救助傷員12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100餘萬元。9月,協會又發起『有愛的冬天不會冷—向四川災區捐獻冬衣』的倡議,兩天時間募集各類御寒衣物5000餘件,整理、清洗、消毒後運往災區。
在未來的日子裡,協會將在大慶市文明辦的支持、引導下,實施更多的志願服務項目,更好的為社會服務,為群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