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3日訊 9月26日,入秋的天氣已顯涼意,湛藍的天空下,遠處的金黃與近處的碧綠輝映,忙碌的社員們在農田間勞作著,近處被『光顧』過的土地,成壟摞放的紅色『果實』、綠色莖葉和壟旁裸露出的黑土,讓豐收季的田野顯得更加多彩、更加壯觀。
呈現出如此美麗畫面的,是位於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齊齊哈村『紅參』胡蘿卜種植基地的收獲現場。
作為今年梅裡斯達斡爾族區都市農業中瓜菜種植的重要一環,『紅參』的喜獲豐收不僅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更為當地的農業產業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裡斯達斡爾族區與市區一江之隔,歷史上就是中心城區的農副產品供應保障基地,被譽為鶴城『菜籃子』、『後花園』,洋蔥、油豆角、西甜瓜等特色農作物對外影響力大、知名度高,是國家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洋蔥之鄉、中國菇娘之鄉和中國甜瓜之鄉,產業基礎優勢明顯。
然而,長期以來這裡產業單一,農業產業鏈短,傳統和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較為明顯,且在新形勢下對中心城區市場開發不足,滿足城市多種需求能力滯後,中低端農產品供給與優質農產品市場需求矛盾突出,造成農業增加值佔比近半的梅裡斯達斡爾族區一度陷入經濟發展的窘境。
既要留住碧水藍天、守住生態紅線,又要加快新舊思路轉變、加速新舊動能轉換,解放思想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12月13日,梅裡斯達斡爾族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首次提出『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理念。
而這其中,瓜菜種植基地的迅速鋪開,正是最為重要的關鍵基礎。
在收獲現場,紅參胡蘿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鳳全手提40多厘米莖葉、根莖達到18厘米的胡蘿卜一再表示,長勢超出了他的預期,畝產量成品達到3.5噸,在全市大面積胡蘿卜種植歷史中斷了10多年後,首季種植便收獲如此成績,是意外之喜。『我此前常年在山東從事胡蘿卜種植,今年初纔回到家鄉領辦合作社。雖然前期准備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但看著這成片成片的「紅色人參」在家鄉黑黏土上落地生根,依然很自豪。』
孫鳳全說,按照合作社發展計劃,明年打算將現有的6200畝種植基地擴至萬畝以上,今年秋收後,依據利於胡蘿卜生長需要,全面進行秋翻地,並同時將繼續采用電腦種子繩播技術,優化種子間距,通過科技手段,力爭將今年70%的成品率提高到90%,榨出『紅色人參』更多的價值。
如果說胡蘿卜是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基地化種植的新增生力軍,為當地瓜菜種植開闢了新思路、增添了新活力的話,那麼,這裡的傳統種植品種——洋蔥,也在產業昇級的指引下,呈現出了很多新的亮點。
膜下滴灌和高臺覆膜技術的應用,讓常年在達鄉洋蔥產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洋蔥的社員曲興東大開眼界。今年4月,合作社大面積在洋蔥種植中應用此技術時,包括曲興東在內的很多社員都不理解:『鋪設水管和鋪層膜,每畝成本就要貴上200塊,這新玩意兒到底能不能行啊?』
8月末,達鄉洋蔥合作社的大八旗洋蔥全部收獲完畢,綜合對比,應用新技術後節水效果達到30%,節肥效果也有20%,關鍵更是增產了10多個百分點。相比較下,多出的200元成本真是『微乎其微』了。腰包鼓了,決心下得自然堅決,現在合作社已經決定明年100%應用此項新技術,以此作為豐產、豐收、增收的手段。
在達鄉洋蔥產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洋蔥種植面積連年增長,現已輻射哈力、豐寶、十三方等周邊10餘個村屯,帶動全區洋蔥種植超過10萬畝,可以預見,洋蔥這個傳統種植品種,未來呈現的將不僅是新亮點,還會有新收益。
在梅裡斯達斡爾族區2017—2020蔬菜產業發展規劃中,確定了雅爾塞鎮發展棚室瓜菜、梅裡斯鎮發展露地洋蔥、共和鎮發展油豆角,其他鄉鎮發展馬鈴薯和鮮食玉米的區域化布局,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做好宣傳動員和示范引導,不斷調動農民發展蔬菜的積極性。紅參胡蘿卜、達鄉洋蔥、敖寶油豆角、格瑞豐馬鈴薯、飄香園香瓜、言約菇娘,以及紅星盈、盛潤、緣億、新華等瓜菜綜合生產基地瞬間紅火了整個達鄉,其中,雅爾塞鎮的設施蔬菜可謂相當出彩。
位於雅爾塞鎮哈雅村的緣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底,不到一年時間,這裡憑借70棟大棚和3棟育苗溫室,已迅速成為雅爾塞鎮主要的蔬菜種植基地,帶動蔬菜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合作社農藝師高瑞坤告訴記者,今年畝產3500斤的香瓜批發均價每市斤5元多,畝產12000多斤的西紅柿批發均價每市斤1.6元,畝產4500斤的豆角批發均價每市斤3元,通過開拓市場,全部銷往海拉爾、大連、上海等地。
10月10日,在緣億生產基地,新建的20棟溫室已完成鋼管骨架連接,12月之前即可完工,另外在建的67棟大棚,也將在明年4月投入使用;在紅星盈果蔬小鎮,18棟溫室、200棟大棚建設也已接近完工。
像這樣搶抓機遇、大乾快上的瓜菜種植基地,在如今的梅裡斯達斡爾族區相當普遍。
2017年,梅裡斯全區新增瓜菜種植9.1萬畝,達到22.5萬畝規模,預計到2020年還將實現翻番。
在都市農業的引領下,梅裡斯達斡爾族區瓜菜種植如火如荼,在為當地農民謀劃增收致富路徑的同時,也為二三產業的同步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