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田發展離不開科技引擎。圖為科研人員在做分析實驗。

采油生產現場。

享有『焊王』美譽的工程建設公司安裝公司的員工王召軍,在國際青工焊接大賽中摘得桂冠。卸去光環的『焊王』埋頭於施工一線,不斷創新和推廣新型焊接技術和培養人纔,為大慶油田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抽油機的安全運轉是保證產量的關鍵。

采油七廠葡47區塊一角。
黑龍江日報10月16日訊 歲月流轉,變的,是時光人事;不變的,是家國情懷。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大規模開發建設以來,從全國各地奔赴油田的石油大軍會戰大慶,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油田。開發建設58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23.1億噸,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超過2.6萬億元。
進入新時期,特別是近5年,是大慶油田經歷陣痛、化蛹為蝶的5年,通過改造昇級『老字號』,把油氣產業做精做強,大慶石油人全力打造了油田『昇級版』。他們在勘探開發、科技創新、精細管理、『走出去』等方面全面發力,憑借過硬的作風和領先的科技實力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更大的舞臺。
奮進沒有終點,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推進振興發展。大慶油田舞動『油頭』,為龍江經濟騰飛做出更大貢獻。這五年,立足穩油增氣,構築振興發展『壓艙石』
經過58年高效高速開發,資源接替難、特高含水期穩產難等資源型企業普遍面臨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近年來,國際市場長期低迷的油價如雪上加霜,壓在油企身上。
『油字號』企業,油氣生產主業是根基,是破解一切難題的核心。大慶油田逆境中奮起,以油氣生產、提質增效為重點全面發力,5年來,勘探『龍頭』高揚,熱點頻現。
油氣勘探『大豐收』讓大慶油田底氣更足。無論是老探區,還是新領域新層系,都有重大突破:高產井不斷被發現,整體呈現億噸級規模;中淺層致密油獲重大成果,基本形成三個億噸級規模儲量區;深層天然氣三級儲量逐年遞增,重點目標領域取得標志性進展,各級油氣儲量勘探任務順利完成。
針對雙特高現實矛盾,大慶油田不斷探索老油田持續有效開發新途徑,優化生產結構,大力推進精准開發,努力實現老油田高水平、有效益、可持續開發。
油田開發『大突破』讓大慶油田信心更足。大慶油田由精細開發向精准開發邁進,各項指標穩步向好,喜報頻傳。三次采油連續15年保持1000萬噸以上;天然氣上產步伐加快,年產突破300萬噸當量,穩油增氣邁出堅實步伐。
在立足穩油增氣基礎上,大慶油田未上市部分發揮一體化優勢,多措並舉加大扭虧解困力度,2016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2017年已行至大半,大慶油田的『未完結』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
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交三級石油儲量1.69億噸,提交天然氣控制儲量99.98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06.6億立方米。
水驅自然遞減率、綜合遞減率,分別比計劃低0.63和0.11個百分點,年均含水低於計劃0.15個百分點。
『壓艙石』穩固,發展勢頭令人欣慰。今年1至8月份,大慶油田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55%,稅費同比增長60.56%。
這五年,發動科技引擎,打造振興發展『動力源』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大慶油田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走出以技術增資源、以技術保穩產、以技術提效益的發展之路。幾代科技人勵精圖治,大慶油田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水驅精細挖潛技術和化學驅大幅提高采收率技術。三元復合驅油技術工業應用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連續三年產油遞增百萬噸,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僅去年以來,油田就取得技術革新成果526項,其中三元復合驅油技術正在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烷基苯磺酸鹽研制及工業化生產項目』獲黑龍江省『十二五』科技成果產業化突出貢獻獎,『大慶長垣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含水控遞減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中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
推進油田振興發展,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在系統分析資源勘探開發現狀和主要技術瓶頸的基礎上,大慶油田制定了核心技術發展路線圖,對資源勘探和開發等領域重大技術攻關,同步進行了規劃部署。
大慶油田加強科研管理,大力推進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確保科技創新始終保持動力、活力與生命力。2016年,大慶油田對承擔『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的13個課題長全面實施競聘上崗,引入競爭機制。重大科研攻關應用實施項目部制,將資源集中整合、優化配置。
大慶油田十分重視科技人纔培養,全面培養探索建立五級人纔成長通道,逐步培養一支中石油高級技術專家、油田技術專家為主體的280人的核心人纔隊伍。如今,大慶油田儼然成為一所全員創新的『學校』,培養了伍曉林等一大批學術技術專家,孫剛等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任相財等一大批高級技師。
這五年,加強隊伍建設,錘煉振興發展『生力軍』
伊拉克哈法亞,李新民和他的戰友們奮戰在工地上,他們也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帶到異國的土地上。『走出去』既是大慶油田當前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又是未來發展的生命線,而伊拉克是大慶油田海外重點目標市場之一。經歷戰火洗禮、克服惡劣自然環境,以DQ1205鑽井隊為代表的大慶油田隊伍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樹立精品意識,打造精品工程,發揮一體化優勢,在伊拉克嚴峻安全形勢下取得了優秀的HSE業績和經營成果,成為所有乙方中唯一實現井下零事故的隊伍,受到甲方鑽井監督高度評價。在戰火紛飛的蘇丹,力神泵業有限公司蘇丹項目部經過艱苦的耕耘,其產品質量得到一致認可,成為當地暢銷品牌。經過大慶石油人的不懈努力,大慶油田已經成為一個叫得響的品牌,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工程建設公司管道公司中標中海油伊拉克公司關於伊拉克米桑油田34口單井、管線和附屬設施工程;電力集團與中油管道投產運行公司成功簽署《伊拉克魯曼拉油田燃機電站運維合同》;創業集團薩南實業公司通勤運輸分公司吊修廠成功完成兩臺起重機的生產,目前已運抵伊拉克市場……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造就了大慶油田聽黨話、跟黨走、對黨忠誠的敢打硬仗、勇創一流的『鐵人式』隊伍,他們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讓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石油人每天仍在執行交接班、巡檢制度、崗位責任制……中十六聯合站『永遠做油田精品』、修井107隊『時刻准備著,戰必用我,用我必勝』、西水源『奮進不停步,永遠爭一流』……這種精神傳承就滲透在基層站隊鮮活的實踐中。
一直以來,大慶油田開展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以及會戰優良傳統再學習、再教育從未停止過,油田的每一個員工都在接受著『精神洗禮』。
與此同時,大慶油田注重員工隊伍素質提昇,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們組織開展新技術、高技能、國際化人纔創新創效和攻關能力培訓,從中發現人纔、啟用人纔,並注重後備人纔培育,形成推進油田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
采油四廠一礦『楊海波勞模創新工作室』裡的帶頭人楊海波是個傳奇人物,21歲獲全國『技術能手』,26歲被破格聘為采油技師,30歲被聘為采油高級技師,33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采油技能專家,36歲又成為了集團公司采油技能專家;王天明作為一名油田青工,熱愛本職崗位,刻苦鑽研焊接技術,於2013年9月份在國際焊接技術大賽中獲得氬弧焊第一名;革新專家段福海,自創『283』技術革新工作法,以合理性、實用性和科普化風格得到廣泛認可。
這五年,砥礪奮進編制形成振興發展綱要
一年來,大慶油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黑龍江重要講話精神,抓住黨和國家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有利時機,集思廣益,科學論證,編制形成了《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奮斗目標。
大慶油田未來發展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固本強基階段:2017年~2019年(油田發現60周年)。這一階段,主要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當好穩健發展的標杆旗幟。到2019年,大慶油田的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
轉型昇級階段:2020年~2030年(油田開發70周年)。這一階段,主要是持續創新、拓展領域,當好轉型發展的標杆旗幟。到2030年,大慶油田的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達到4500萬噸以上。
持續提昇階段:2031年~2060年(油田開發100周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優化結構、創新跨越,當好百年發展的標杆旗幟。到2060年,大慶油田的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保持在3800萬噸以上。
到本世紀中葉,大慶油田的價值結構更加合理,科技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全面實現由資源采掘型企業向技術創新型企業的轉變;業務結構更加優化,以油氣資源為主,時代特色鮮明,全面實現由地域性企業向國際化公司的轉變。
大慶油田振興發展與龍江發展息息相關。
建設油氣大通道,把我省打造成我國重要的油氣集輸樞紐,生產原料基地和調控利用中心。目前,中俄原油管道一線工程已建成投運,二線工程正在施工。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大的陸上原油通道。
擴大能源圈,著力打造形成核心圈和擴展圈雙層結構,擴大能源經濟覆蓋面。做強核心圈,大慶探區擁有上百億的石油資源量、幾萬億的天然氣資源量,以及頁岩油等大量非常規資源、天然氣資源,前景廣闊。做大擴展圈,突出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泰國蘇丹,秘魯伊拉克等重點目標市場,加大合作開發力度,拓展發展空間,構建內外並舉的發展格局。
延伸產業鏈,積極打造非常規資源規模開發、新能源高效利用、新領域新業態有序拓展『三個增長極』,增強發展的活力與後勁。
發展新業態正在成為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在大慶石油人看來,傳統油氣產業的振興發展,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字號』。全面探索『大慶+』發展模式,發展信息技術、物流貿易、文化旅游業務,創辦『鐵人學院』等,進一步提昇可持續發展能力。
數說
-開發建設58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23.1億噸,上繳稅費及各種資金超過2.6萬億元。
-2017年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交三級石油儲量1.69億噸,提交天然氣控制儲量99.98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06.6億立方米。
-水驅自然遞減率、綜合遞減率,分別比計劃低0.63和0.11個百分點,年均含水低於計劃0.15個百分點。
-『壓艙石』穩固,發展勢頭令人欣慰。今年1至8月份,大慶油田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55%,稅費同比增長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