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冰城申報國際濕地城市 是全國首批篩選提名的城市之一
2017-10-17 07:35:2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10月17日訊 1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林業局濕地中心獲悉,哈爾濱獲得參與國際濕地城市認證遴選提名,全國僅有10個城市符合申報資格,哈爾濱成為全國首批篩選提名的城市之一。

  現狀:具有國內最大的原生態城市濕地

  哈爾濱市轄區共有濕地總面積13.8萬公頃,佔哈爾濱市轄區國土總面積的13.53%。哈爾濱的濕地類型豐富,以河流濕地為主,佔濕地總面積的88%以上,其他濕地類型有沼澤濕地、湖泊濕地和人工濕地。

  哈爾濱著力打造『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風情太陽島』等城市濕地標志,加快『三溝一河』改造,凸顯哈爾濱濱江臨水的北國特色,『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國際濕地城市大格局。哈爾濱市建有國家濕地公園6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水源地保護區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處及飲用水資源保護地、濕地保護小區和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400多處,形成濕地保護面積8.3萬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60.39%。能夠對616種高等植物和268種野生動物棲息地進行保護。哈爾濱具有國內最大的原生態城市濕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城秀色、半城濕地』的生態宜居城市。

  保護:到2020年全面完成『三溝一河』環境治理任務

  在《哈爾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哈爾濱市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方案中,將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作為規劃的重點工作。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松花江、『三溝一河』水生態系統恢復和環境治理任務,松花江乾流哈爾濱江段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三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力爭2017年阿什河消滅劣五類水體。

  哈爾濱市現已建成污水處理廠7處,總投資約15億元,實際日污水處理量達90.95萬噸,出水標准均在B級以上 ,污水 處理 率達 到92.2% 。 到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72.77億立方米以內。

  特色:沿松花江120公裡呈現南北呼應『景觀鏈』

  目前,哈爾濱市共有14處濕地景區, 1 處5A級、 4 處4A級國家級旅游 區。 哈爾 濱市 沿松 花江 120公裡 已呈 現出 南北 呼應 的『景 觀鏈』。

  在《哈爾濱市濕地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中明確提出了松江百裡生態長廊、阿什河、呼蘭河和三溝的保護修復規劃,同時包括白魚泡濕地、呼蘭河口濕地等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共計投資百億元。『十三五』期間將投入3.78億元用於濕地生態保護投入。據2008年至今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冰城共投入資金189億元,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226項。

  申報:正處於國際初審階段

  據了解,國際濕地城市由各國政府提名,經聯合國旗下國家政府間機構——國際濕地公約組織評估認證,頒發『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證書,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生態成就,是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個獎項。按照國家林業局7月11日出臺的《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暫行辦法》,我國每3年將組織開展一次認證提名。國家林業局組織專家組對全國15個申報城市的推薦材料進行初步審核,有10個城市符合申報資格。8月下旬,國家有關專家對哈爾濱進行現場考察、評估。9月15日經專家組評選, 22日經國家林業局黨組通過,哈爾濱獲得全國 首批 篩選 提名 的城 市之 一。2018年9月,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將在迪拜召開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對申報城市進行評估表決,產生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目前,哈爾濱市國際濕地城市申報正處於國際初審階段。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