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民田間收粒地頭賣糧金秋喜獲豐收
2017-10-18 17:3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雋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17日訊(記者 張雋珊 編輯 馬悅)『今年引龍河農場又是一個豐收年,種植玉米7.5萬畝,畝產突破1800斤,每?純效益達到6400元左右。僅這一項,就為農場約4100名職工增收3000萬元左右。』黑龍江農墾引龍河農場副場長楊宏峰對於『德美亞2號』玉米種子所帶來的可觀效益感到十分欣喜。

大型機器收割完玉米後即將裝車。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工作人員正在將收割好的玉米清卸到烘乾企業。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烘乾塔工作人員忙碌著。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10月16日至17日,記者隨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來到引龍河農場、趙光、紅星等多個農場。伴隨著全球最先進的收割機機車的轟鳴聲,引龍河農場大田收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由於地處第四季溫帶下限和第五積溫帶上限,從2009年開始,引龍河農場的玉米種植全面使用『德美亞2號』。『因為品種適宜,適合當地農場的環境條件,種植後產量穩定,抗倒伏和抗逆性強,今年我們的玉米產量大豐收。』楊宏峰表示。

烘乾塔流水線24小時不間斷作業。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烘乾塔流水線作業。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紅星農場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今年的玉米情況。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杜忠誠是引龍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的職工,7年前就開始種植玉米的他,今年270畝地的玉米收成,也為他帶來了豐收的喜悅。杜忠誠告訴記者,『這個品種的玉米成熟期早、耐密植,每公頃的播量能達到10萬多株,再加上水分不超過30%,脫水快,能有效防止後期出現的生霉和粒腐現象,每斤售價高達0.54元。』

  作為糧食全產業鏈綜合服務提供商,象嶼農產通過從事種業、肥業、種植、收儲、物流、貿易等,建立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象嶼生化(北安)總經理李國泉介紹說,『今年的玉米質量較好,基本都在二等以上,有的更是超一等,水分比去年低,收購價格比去年高出20%。好的玉米能出大量淀粉、蛋白和油,對於企業來說,加工質量較好的玉米,產值會大幅提高。像是今年的「德美亞」系列玉米品種,每噸比較差玉米品種收購價格高出47元。』

收割好的玉米正在裝車。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先進的大型機器正在收割玉米。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先進的大型收割機器可直接將玉米脫粒。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影響玉米乾糧品質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除種植外,烘乾倉儲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10月至11月份的溫度條件下,玉米潮糧收割後的3天時間不進行烘乾就會發生發熱霉變現場。北安農墾豐順專業種植合作社不光從事種植,對於不是合作社成員的糧食在收購後,也要統一進行烘乾加工。據理事長趙軍介紹,玉米烘乾主要采用熱風烘乾,由於玉米水分的差異,玉米潮糧的烘乾時間在8至12小時之間。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外部采購1.5萬噸玉米,烘乾塔流水線作業日加工量約700噸,每天運走200噸左右,統一銷售到山東、河南等地的飼料廠。

一臺臺大型收割機整裝待發。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引龍河農場種植戶。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玉米喜獲豐收。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德美亞』系列玉米品種是黑龍江省極早熟玉米種植區性狀尤為穩定的品種,憑借穩定的品質、優良的信譽和可靠的市場根基等優勢,贏得了墾區農場、糧商和種植戶的好口碑。除了種植『德美亞2號』,近年來,北安的紅星、趙光等農場由於受到積溫帶的影響,以種植『德美亞1號』為主。

  作為全國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黑龍江農墾趙光農場首開農墾事業的先河。記者來到第9管理區時,3臺大型收割機正在玉米地裡作業,這裡種植的玉米,在脫粒裝車後就會馬上送到附近的加工企業或是烘乾企業,多數農民在田間收粒,地頭賣糧。管理區農業助力王東告訴記者,『這裡由於地處第四積溫帶,常年積溫是2200度,在種植「德美亞1號」之前,這個區域無法種植玉米。2009年實驗種植成功之後,2010年我們就開始大面積種植玉米。第9管理區土地種植面積97000畝,今年種植的玉米佔了3成,種植戶都青睞於「德美亞1號」。』

  能夠抓住賣糧先機提早變現,種植戶可以早收獲、早整地、早見效益。盛大爺是第9管理區1組的農戶,5年前開始種植玉米。盛大爺的40畝農田今年都種上了『德美亞1號』。用盛大爺的話說,『「德美亞1號」省工又省時,一畝地能省下三四十元的人工成本。雖然今年降雨量少,但相比其他品種,「德美亞1號」還是相對穩定,今年畝產1500多斤,每斤能賣0.52元左右,加上國家政策補貼,畝效益能約200元。』

  據悉,今年初,趙光農場的15萬畝玉米全部實現了訂單種植,玉米被機械收割後,玉米秸稈直接還田。當地還引進了生物質發電項目,利用農場土地上產生的作物秸稈發電,每年可以發電2.1億度,節約標煤10萬噸。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