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菜農搞『實驗』種出好日子
2017-10-23 09:45:53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宮玉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23日訊 17日午後,太陽暖暖地曬著。吃過飯,哈市道裡區新農鎮新興村農民楊來抬頭望望天,拿起砍刀去地裡收白菜。地裡還有今年的最後一批白菜,這批菜收完,就該落雪封地了。每年下雪的日子大概在11月5日前後,今年也許會早。在忙碌的間隙,楊來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幸福經』。

  他在村裡第一個搞『實驗』

  豐收時楊來喜悅的笑臉。

  楊來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種菜大王,每年種菜的收入高達十幾萬。58歲的楊來種了一輩子菜,可日子就是近些年纔越來越好的。

  早些年,楊來家很窮,那時,兒子剛出生不久,一袋奶粉3. 08元,他也買不起。那會兒,農村的路還沒修,往城裡運秋菜靠的是馬車。有時候馬車陷在泥地裡,生拉硬拽把馬拖出來,一忙就是半宿。天亮的時候把車趕到城裡,卸車叫賣,餓著肚子挨到中午,明明一頓可以吃三個燒餅,吧嗒吧嗒嘴,只吃兩個,剩下一個帶回家給孩子。

  喜歡種菜、膽量又大,沒事的時候楊來就愛在自己的地裡搞『實驗』。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附近村屯都還沒有塑料大棚,他就為自家的地扣上了地膜。在村裡,他常常第一個試種新品種。1998年,別人還在種茄子豆角時,他就種起了聖女柿子、西芹和西蘭花。尤其是這5年來,楊來還為大家伙兒蹚出來一條科學種菜路,成了村民們發財致富的一個途徑。

  把打工的兒子吸引來

  敢想、敢乾、敢種,同樣是種菜,楊來的收入要比別人多得多。2003年,他參加了政府組織的第一批培訓班。他的地先後成為哈爾濱市及黑龍江省種子管理處實驗基地。每年農閑,他都背上書包戴上花鏡去學習,有時是上課,有時是考察,農業專家們的免費指導,他都一字不落地記在本子上。

  『這幾年,新品種多,農業政策好,農民可以甩開膀子乾!』除了自家的6畝地,楊來又先後租下了20多畝地,最忙的時候,他要僱七八個人一起種菜。每年給僱工發的工資就達五萬多元。2010年,楊來以新時代的農民身份當選哈爾濱市勞動模范。

  楊來不但科學種植,而且大膽創新,在自家農田搞實驗。今年9月,他的論文《寒地蔬菜一季三種》獲了獎,哈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為他頒發了獎章。記者采訪他時,他還自豪地指一指身上的獎章,說這是『用錢換不來的榮譽』。

  春天地壟種春白菜,夏天二季種西蘭花,秋天三季種油菜,一年四季,除了冬季白茫茫,其餘時候田間都是綠油油的。幾年前兒子嫌種菜不掙錢,自己出去開大車,近幾年看到老爹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現在兒子又回到家裡,重新加入了老爹的種菜行列。

  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

  每天早晨3點多鍾,楊來和兒子就拉著滿滿的一車菜從家出發。他們的落腳點在哈市安德街一帶,有人看好他們的菜,兒子就推車扛包幫人送上樓。前幾天,秋菜剛上市時能賣到四五毛錢一斤,現在,大批白菜湧入市場,菜價有些回落,大客戶三毛錢就能賣。他們手裡有好幾家大客戶,一些食堂、飯店每年都跟他們定菜。

  今年楊來一共種了8畝白菜,已經賣出了四分之三。一畝地能賣二千塊錢,光白菜的收入,一年就能達一萬六千元。白菜是7月25日種下的,10月5日就能成熟上市,而在這之前,這塊地種的是土豆。中午不到,一車白菜差不多就賣光了。父子倆開車回家、吃飯,然後下午接著收白菜,裝車、捆好,晚上七點多上床睡覺。第二天早晨三點多又繼續出發賣菜。

  多年以前,東北的地一年一種,那時候時間很多,日子很慢,漫長的冬季會無聊到不知該怎樣打發。現在,菜地變成一年三種,楊來忽然感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他的忙碌從每年的正月十五開始,燒炕、育苗,然後移栽到地裡,看著它們茁壯成長,走上餐桌。直到第一場雪蓋住大地,他的忙碌纔總算告一段落。緊接著,又要計劃去哪裡充電,學點什麼,來年增加哪些新品種。

  現在,楊來家有三間磚瓦房、兩輛車,其中一輛貨車,一輛轎車。他說,下一步,打算去城裡買套房,把孫子送到城裡讀書。將來,就讓他讀農大,畢業以後繼續回來種地,『依靠科技掙更多的錢!』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