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檔次的逐漸提高,進口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進口食品的市場也隨之迅速擴大。近年來,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學應對進口食品激增的新態勢,認真梳理日常監管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科學謀劃、完善管理,積極築牢進口食品監管防線。
背景進口食品激增
自2014年7月起,在國際相關背景下,俄羅斯盧布一路貶值,我市進出口企業抓住這一商機,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進境了大量俄羅斯食品。據CIQ2000統計,黑河口岸2012年~2014年6月累計進口俄羅斯食品57批次、 1271.69噸、193.27萬美元,佔黑龍江省進口食品總量的24.05%、14.72%、27.83%;而2015年全年,黑河口岸累計進境俄羅斯食品287批次、11093.73噸、 1041.91萬美元;佔黑龍江省進口食品總量的29.29%、40.19%、35.64%;2016年俄羅斯經濟緩慢復蘇,盧布逐漸回昇,在對俄貿易略有減緩的情況下,黑河口岸仍累計進境俄羅斯食品397批次、 9170.41噸、 1097.34萬美元,佔黑龍江省進口食品總量的29.36%、18.68%、39.78%,進口批次和貨值均穩中有昇。
數據顯示,黑河口岸歷年進口俄羅斯食品總量約佔全省三分之一。
問題新標准讓企業受損
進境俄羅斯食品的大量湧入,給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帶來壓力。2016年,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出9批次、69.65噸、8.97萬美元的不合格進口俄羅斯食品,佔黑龍江省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總量的5.49%、11.60%、11.05%。其中,截獲的含有罌粟籽不合格餅乾和不合格『食玩』,均為我省首次。
在監管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據了解,國家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實施以後,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一些不具備檢測能力的項目需要外送到其他基准實驗室,流程過長,常會出現貨物滯報的情況;一些對倉儲環境要求比較高的產品尤其是冰淇淋、巧克力等,在漫長的等待檢驗結果的過程中極易腐敗變質,給進口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與此同時,報檢企業對於產品屬性了解不夠明確,對於產品對應的CIQ代碼不熟悉,在報檢時出現錯誤,導致ECIQ系統按照錯誤的產品分類進行抽樣,檢測項目和檢驗標准均出現錯誤,影響企業正常通關。有些進口企業在產品入境報檢之後,纔知道進口預包裝食品需要加貼符合標准的中文標簽,只能臨時對產品進行整改,備案標簽,常會出現一個報檢批次有四五十種產品需要備案標簽的情況,給檢驗檢疫帶來巨大的工作量,也導致了產品需要在監管庫長時間停留。
對策規范流程加大宣傳加強管理
針對在檢驗監管中出現的問題,黑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積極諮詢黑龍江檢驗檢疫局,並借鑒其他檢疫局的先進做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規范檢驗抽樣流程。發現產品被ECIQ系統抽中之後,第一時間檢查CIQ代碼是否正確,HS編碼與CIQ代碼是否一致,均沒有問題之後抽樣送檢;CIQ代碼有誤的,立即告知報檢企業進行更改,更改無誤之後再進行抽樣送檢。同時,督促企業做好銷售記錄,以便溯源管理,縮短通關時間。對於首次進口的產品,即使未被ECIQ系統抽中,依然抽樣送檢,連續3批次均合格後,對未被抽中的該類產品直接放行。
加大政策措施宣傳力度。這個局定期對轄區內進口商、報檢企業進行相關培訓。建立黑河進口食品微信群,邀請省局及其他兄弟單位的專家及時為進口商答疑解惑。加大與市場流通領域監管部門的溝通配合,合力提高進出口企業和食品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和誠信水平,嚴防有毒有害物質和不安全的食品入境和進入流通領域。
建立程序檔案管理。建立境內收貨人實時審核制度,確保境內收貨人備案處於有效狀態。要求企業建立境外生產商、境外代理商審核制度,保證了溯源,落實了企業責任。建立抽/采樣憑證檔案,在保證樣品合法有效的同時,檢驗檢疫更加公開透明,受到企業歡迎。建立標簽備案檔案,為可能出現的行政投訴案件保留了原始證據。建立不合格品處理檔案,做到不合格品處理統一規范。建立進口企業銷售記錄核查制度。強化了溯源,落實了企業責任,檢驗檢疫執法能力得到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