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0日訊 近年來,富裕縣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助力精准脫貧。其『扶持對象精准、項目精准、資金精准、措施精准』等方面的經驗做法,被『精准扶貧采訪行』的新華社、人民日報、黑龍江日報、齊齊哈爾日報和電臺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贏得了群眾點贊。
發展規模養殖促增收。富裕縣?欣牧業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基地位於富路鎮小來克村,通過招商引資等辦法總投資12億元、佔地2000畝,規劃奶牛養殖規模3萬頭,共分『三期』建設。牧場在總體規劃設計中充分融入現代生態智慧牧場設計理念,將整體功能劃分為牧場、高標准農田、有機水田、牧草種植、奶牛文化展示等區域,與周邊環境充分融合,充分發揮了生態觀光功能。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和扶貧雙贏,更好地實現產業帶動脫貧,富裕縣采取打捆使用扶貧資金、集中入股投放企業的辦法,整合專項扶貧資金2100萬元,與銀行合作,以年利率8%投入?欣牧業,由銀行負責資金抵押監管。2016年末,實現168萬元效益分紅,支付給全縣10個貧困村,帶動2405戶受益,年戶均增收700元,今年的成效將更加喜人。
發展水田產業促增收。年初,富裕縣委、縣政府整合扶貧資金890萬元,投入重點貧困村之一的龍安橋鎮興裕村集體領辦水田合作社,實施『旱改水』項目3500畝。據介紹,畝產千斤左右、總收益可突破100萬元,其中402戶貧困戶通過效益分紅,戶均增收約1870元;17戶通過耕地入股分紅,戶均增收約5300元;50人通過務工增收,人均可增收1800元;村集體分紅可達15萬元。
興辦旅游產業促增收。近年來,該縣堅持以『能人辦旅游,旅游帶扶貧』為切入點,把龍騰生態溫泉度假莊園作為載體,通過發展旅游和特色養殖產業,輻射帶動了貧困戶持續增收。在旅游產業帶扶貧上,整合小河東、東塔哈和五家子3個村扶貧試點項目資金600萬元,入股企業參與旅游開發,探索扶貧資金按股分紅模式,村集體每年按10%保底分紅,每村每年能從企業利潤中分紅20萬元,帶動3個村423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可增收1135元。
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促增收。富裕縣還依托『喜利特種養殖合作社』,養殖大雁2萬只;每年免費為20戶貧困戶提供500只雁雛,年底以保護價收購,貧困戶年均增收2500元;小河東村利用700萬元扶貧資金建大雁養殖場,確保150戶貧困戶受益,戶年均可增收1600元。成立綠島種植合作社,吸納15戶貧困戶入社,流轉耕地750畝,每畝租金500元,通過種植綠色蔬菜和水稻,戶年均增收1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