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記者 周秘 編輯 馬悅)自啟動創城工作以來,海林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站在檢驗和提昇執政能力、提昇群眾幸福指數、提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發展承載力的高度,舉全市之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不斷實現新進展,取得新成效。
堅持狠抓硬件,提昇城市品位
三年來,海林按照花園城市定位,持續實施城市靚麗工程,恢復林海雪原風貌,把林海雪原、子榮精神、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城市品位和功能不斷提昇。組團式改造棚戶區。累計投入110億元,新建改造道路48條、公園廣場16個,改造棚戶區60萬平方米,建設保障性住房110萬平方米,堅持『集中連片,組團開發』,不建『火柴盒式』建築,不搞『單體式』開發,讓群體建築高低互補、錯落有致,提高城市美感。個性化提昇老城區。破除『修修補補式』的改造模式,實行『道路交通、樓宇建築、地下管網、綠化生態』綜合整治。三年來,做保暖110萬平方米、平改坡70棟,外立面改造了韓式、簡歐等3條風情街,新建擴建景觀路、斷頭路34條,同時,改造『水電熱訊』地下管網25公裡,較好地解決了城市內澇和城市『蜘蛛網』。花園式建設園林城。美化亮化綠化了『2園2場5橋10路』,以綠地、綠帶、綠角為重點,堅持樹種多樣性,合理搭配。城區標志性建築、道路橋梁、主次乾道實現了亮化全覆蓋。同時,哈牡高鐵貫通海林,牡丹江新機場落戶海林,雪鄉公路與牡海大道實現互聯互通,城市功能正在全面提昇。
堅持建管結合,提昇創建實效
重點完善了四項管理機制。大城管機制。把城管、環衛、園林的職能合三為一,組建大城管。建設『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城管、公安、交通『三網合一』,在主要街路、公園廣場、住宅小區安裝380個攝像頭,城區衛生保潔、城市『頑疾』、社會治安等管理效能全面提昇,榮獲全國平安市和全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市稱號,是全省唯一一個連續三年實現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縣市。建成城市『E管家』—『智慧海林』網絡管理平臺,市民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可登錄,通過『隨手拍』參與監督管理城市,每天處理市民監督信息60餘條。清掃保潔機制。全市共劃分3大區域、7片56組,全市各小區全部配備了垃圾箱、清運車,主要街路安裝了移動廁所,實施網格保潔,包片清掃,將責任細化到每條街路、每個廣場、每片綠地。投資600餘萬元,更新購置了清掃車、清洗車、垃圾壓縮車、除雪車等環衛設備,主要街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0%,新建垃圾中轉站3個,建成運營了全省首家縣級污水處理場。資金保障機制。2016年,GDP達到2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9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83.2億元,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4億元,綜合實力躍昇到全省第4位,『十強縣』四項考核指標是全省唯一的『四連冠』,財政直接投入創城資金每年不少於1500萬元。
堅持以人為本,提昇文明素質
培育特色文化。海林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化、具體化,連續舉辦了27屆『端午詩會』、6屆『社區文化節』、3屆威虎山旅游文化節,創建橫道鎮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創辦『鄉賢館』25個、『農村文化大院』120個,以喜聞樂見、和諧融洽的活動載體,弘揚地域傳統文化,培育傳承鄉賢文化和良好家風校訓文化,創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開通了『林海雪原號』旅游專列,4A級景區達到7家。弘揚先進典型。以政府門戶網站、《今日海林》專刊、海林電視臺、『海林發布』微信平臺等為載體,廣泛開展『海林好人』、『最美海林人』、『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先進典型評選活動, 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0人榮登『龍江好人榜』,16人榮獲省、牡丹江市道德模范,50人獲得『海林好人』稱號。傳遞愛心資助。連續5年開展慈善捐助。連續4年開展元旦、春節、端午、中秋『四節』幫扶,黨員志願者救助困難群眾1500戶。建成全省一流標准的敬老中心,全市孤寡老人實現了集中供養。建立貧困學生數據庫、貧困學生資助基金和全省縣級第一家正式貧困學生愛心超市。全市11個志願者協會采取各種方式向社會傳遞友愛、奉獻愛心,湧現出『藍絲帶』、『林海映山紅』、『愛心媽媽』、『林海義工』等志願服務品牌。
堅持打牢基礎,提昇創建質量
三年來,海林的創城工作始終堅持書記市長掛帥,四家班子參與,市級領導牽頭,責任部門聯動,項目化推進,制度化運作,每年召開創城動員會、推進會,對照《測評體系》和年度測評通報逐項整改落實,創城質量逐年提昇。健全機構。由市委副書記和常委宣傳部長牽頭,抽調乾部40餘人組成創城辦公室。專門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投資80餘萬元,建成志願服務中心,建成林海志願服務網及管理平臺和3個志願服務驛站,志願服務工作基本實現制度化、常態化和網絡化。強化督查。每周印發《情況通報》、《督辦單》和《督辦專報》進行專項督查,創城辦、紀檢委、組織部、督查局進行聯合督查,聘請50名創城監督員全年暗訪督查,電視臺設置『紅黑榜』、政府網、政務微信利用『海林發布』平臺進行媒體督查。營造氛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城宣傳為內容,投資600餘萬元,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公園廣場、工地圍擋、電子屏、候車亭、路燈、樓體、車體、超市、小區和單位等發布公益廣告,印制創城海報3萬餘份、宣傳單10萬餘份進社區、進家庭,不斷加強創城氛圍建設,市民的創城知曉率不斷提昇。全民參與。每月設立『市民文明周』,組織110個單位乾部職工、1.5萬名志願者和全體市民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組織市民廣泛使用『智慧海林』平臺進行『隨手拍』共同管理城市。組織開展以創城為主要元素的『旅游文化節』、『廣場文化節』、『校園藝術節』等,市民的創城參與率不斷提昇。